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铁路高架桥桥墩的周期性分布将会在高铁地震波场的特殊频率中产生多普勒效应,同时还分析了这种多普勒效应对波场频谱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在河北省容城县实际高铁地震波场记录中得到了验证.研究还发现,具有显著多普勒效应的波场成分沿传播方向振动,且传播速度单一,显示这部分波场以P波震相为主.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测速方法,并对该地区沿铁轨的介质波速进行了尝试性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
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研究涉及对地表现象的深入解释,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热结构及宇宙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及近期的进展,指出两种地幔模型的主要分歧点,讨论了地幔中的主要相变及与间断面的关系,对今后研究提出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73.
74.
在APP方法的基础上,使用U-net++模型,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算法APP++用于台阵下的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测试结果显示,APP++模型在具有和APP相当的拾取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避免误识别,且具有跨区域泛化能力;将该方法用于川滇地区的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上,扫描了2014—2019年6年的连续数据,检测到了7329...  相似文献   
75.
断层空间分布是地震预测的基础数据,微震空间分布能够帮助探测断层.使用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分析自动拾取技术获得的川滇地区微震目录,并进一步地利用空间位置信息分离出了不同地震活动带内的微震序列;对川滇交界东部地区一带不同地震活动带的微震目录,加入波形信息后,采用聚类方法进行二次分离,从中获得了部分属于不同断层的微震,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6.
在使用APP++扫描得到的川滇地区地震目录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波形互相关得到的走时差,通过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并反演了该地区地壳的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重定位后的地震位置分布很好地刻画了相关断层的形态;浅层的速度结构能够很好地吻合区域内的断层分布,深部的速度结构反映了川滇菱形块体地壳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77.
Introdu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ermal structures of subduction zones and the deep seismicity, while the mechanism relates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the deep seismicity is still unsure (Helffrich, Brodholt, 1991; Furukawa, 1994; Kirby, et al, 1996). From 1980s, geoscientists have constituted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stress states of subduction slabs. Based on the kinetic computation of Sung and Burns (1976a, b), Goto, et al (1983, 1987…  相似文献   
78.
华北岩石圈三维流变结构的一种初步模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利用华北地区(105~124°E, 30~42°N)的地震P波速度资料和大地热流资料建立了华北岩石圈的三维波速分布及温度分布. 考虑了摩擦滑动、脆性破裂及蠕变三 种主要的流变机制在岩石圈中的作用. 计算了华北岩石圈流变强度及粘度的三维分布. 结果表明, 岩石圈的流变强度和粘度有着明显的分层特征. 在应变率为 的情况下, 上地壳上部为脆性区, 下部有可能是以蠕变为主的延性区; 中地壳可以是以脆性破裂为主的脆性区, 也可以是上层以脆性破裂为主而大部分是以蠕变为主的延性区; 而下地壳几乎均是以蠕变为主的延性区; 壳下岩石圈上部是以脆性破裂为主或以蠕变为主的高强度区. 同时可以看出, 流变强度在水平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 与大地构造有着明显的联系. 讨论了岩石圈波速结构, 温度分布对流变结构的影响, 并对改进岩石圈流变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9.
底部水平拖曳作用下岩石圈的层间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岩石圈的流变分层模型,利用考虑有限形变的平面应变黏弹性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了岩石圈底部水平拖曳所产生的速度场和应力场。模拟计算中使用不同的拖曳条件和阻挡条件,以研究它们对岩石圈中应力分布及层间耦合情况的影响。不同深度的阻挡对岩石圈层间耦合及整体应力水平的影响不大,但影响阻挡部位附近的应力分布特征。随着阻挡深度的加深,应力分布异常的面积略有加大,最大剪应力的数值减小。岩石圈中不同层间黏度值的差别越大,引起层间解耦的可能性越大。在正常地幔对流(对流速度为20cm·a~(-1)情况下,流变结构相似于华北地区平均流变结构的岩石圈一般不产生层间解耦,但可以产生几MPa到几十MPa的剪应力分布,且将随构造的不均一性而产生应力异常的集中区。  相似文献   
80.
论广西运动的阶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运动从东南沿海的粤南经粤北、赣南、桂北至雪峰山东侧,其抬升的时间不断推迟,从桑比期Nemagraptus gracilis带至不早于鲁丹晚期Cystograptus vesicolusus-Coronograptus cyphus带的时间间隔范围内,体现了广西运动的抬升阶段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方向性.在扬子地台上,广西运动的抬升阶段关联宜昌上升,表现为鲁丹期至埃隆期地层在扬子地台南部的穿时性缺失,其后特列奇初期下红层的分布,指示广西运动继续推动华夏古陆边界北移.泥盆系底部的不整合面大致可标定在志留纪普里道利世至泥盆纪初,代表广西运动最后造山作用的高潮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