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云南省大关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根据云南省最新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工作在大关县域共发现地质灾害点567处,比2015年1∶50 000详查工作新增灾害点203处。包括滑坡299处,崩塌210处,泥石流56条以及地面塌陷2处。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最新的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成果以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信息量法对云南省大关县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的评价及分区。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大关县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3.
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境内相继发生62和61级地震,微观震中分别为2595°N,10123°E和2592°N,10130°E;宏观震中分别位于大姚县城北约25km的昙华乡和20km的六苴乡,极震区烈度均为Ⅷ度。两次地震共造成19人死亡,60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750万元。通过对这两次强震序列的时、空、强等特征进行分析认为①在大姚62级地震序列衰减后期呈现出一些“双震”的特征;②大姚61级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仍有异常显示;③大姚62,61级地震的发生是楚雄—南华地震带强震活动进一步向北延伸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4.
李继田  和治城 《气象》1986,12(9):37-37
我国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高度最高的地区,种植的极限高度在这里的宁蒗县永宁乡上瓦都村海拔2710m处。这一地区的绝大多数水稻品种为黑谷。抽穗开花期在8月中、下旬,多年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7.1、17.0℃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只有18℃,全年无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的时间,稳定通过15℃的结束日期,80%保证率多年平均为8月24日。高原水稻何以能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开花结实?这是农业和农业气象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弄清高原水稻开花结实的气象指标,研究这类水稻的生态适应性,对引种、育种及农业气候分析利用都是很有益处的。 一、观测地点及方法 观察地点选在海拔2400m的滇西北丽江坝太和村。此处历年水稻产量不稳定,大田平均亩产200斤左右,暖年200—300斤,冷年百斤上下,已属水稻分布的温度下限地区,水稻开花时期易遇到不利气象条件。 观察品种为黑选5号,采用编号挂牌定穗观察,每10穗1组,从8月29日至9月7日,每日定10穗,  相似文献   
145.
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使用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C、N、S、Cl、Na、Mg、Al、Si、K、Ca、Fe、As、Ba、Br、Ce、Co、Cr、Cu、Ga、Hf、La、Mn、Nb、Ni、P、Pb、Rb、Sc、Sr、Th、Ti、U、V、Y、Zn、Zr等36种组分的直接同时测试进行了探讨测试。研究了测试中各种分析条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大多数满足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的要求,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其标准值相吻合,适合土壤样品中多组分的同时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46.
车装全液压钻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适用范围广、机动性好及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煤层气抽采井、水井等钻井施工。桅杆作为钻机的重要构件,支撑着动力头的回转钻进工作,桅杆工作振动的稳定性对钻机工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桅杆进行模态分析,明确了桅杆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桅杆可能发生共振现象;通过对桅杆进行拓扑优化分析,并且根据桅杆的实际功能,得到优化模型,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均表明优化效果显著,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且避免了共振的发生。桅杆的有限元分析,为桅杆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提供了一种现代机械结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7.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这是 CGMW 旗下,第一份 IGMA5000;第一份以亚洲为主体,又包括邻区,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底地质的 IGMA5000;第一份按国际标准,在 ArcGIS 平台上编制的数字化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地质构造关系.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8.
详细取样分析显示,漠河盆地中侏罗统砂岩具有如下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绣峰组、额木尔河组和开库康组砂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但具变化平缓和明显的Eu负异常特征;二十二站组虽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但变化平缓的特征,但没有明显的Eu负异常特征,反映了砂岩形成时的物源有差别。(2)漠河盆地中侏罗统的物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混合;但二十二站组和额木尔河组时期还可能有来自下地壳或幔源的深部物质(基性岩)加入导致物源发生了变化。(3)漠河盆地中侏罗统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4)Ce/Ce*和Ceanom指数显示漠河盆地中侏罗统的古环境为还原环境,对油气生成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9.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地体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边部岩体是义敦岛弧带内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质岩体,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大量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发育于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中,且其与寄主岩石的接触界线明显。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具有细粒结构,发育石英眼构造、针状磷灰石和具环带结构的斜长石斑晶。文中以稻城岩体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粒包体中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原位化学成分分析,厘定了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了岩浆混合作用过程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其核部呈浑圆状;前者核部的An值(21~50)显著高于幔部(21~34);后者则发育典型的突变环带,An值(29~44)呈波状变化且相对集中。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中斜长石的An值部分重叠表明二者形成过程中存在含量的岩浆混合作用。斜长石环带中的An值随Al2O3、FeO、MgO和Ca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随SiO2、Na2O和K2O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粒包体中角闪石富镁铁,阳离子特征为:CaB=1.56~1.75,Ti=0.08~0.13,属于钙质角闪石,具壳源特征,其结晶温度分别为697~725 ℃和680~705 ℃。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Mg/(Mg+Fe2+)为0.37~0.45,显示出富Fe贫Ca、Mg,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黑云母。黑云母TiO2含量变化范围为3.54%~4.62%,Al2O3含量变化范围为13.89%~15.15%;黑云母的氧化系数为0.08~0.11,Mg#为0.39~0.46,MF值为0.36~0.44,单位分子中阳离子数AlⅥ为0.03~0.11,以单位分子中Ti和Al阳离子数计算的黑云母结晶温度为584~624 ℃,表明其结晶温度较高,具壳幔混源特征。稻城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源成因的I型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是由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0.
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向深层拓展,油气成熟度及油藏保存成为研究焦点。金刚烷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笼型分子结构,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抗生物降解能力,在深层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叙述了实验室检测金刚烷化合物的样品预处理及检测方法;总结了金刚烷化合物在地质体中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综述了金刚烷化合物在判识成熟度、原油裂解程度、生物降解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和蒸发分馏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金刚烷化合物成因不明,制约了其在油气地球化学的应用。提出开展不同沉积环境、不同类型烃源岩及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演化过程的对比研究,研究不同沉积盆地原油的甲基双金刚烷基线,有利于补充和完善金刚烷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对了解深部油气成藏过程、指导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