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6篇 |
免费 | 535篇 |
国内免费 | 3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3篇 |
大气科学 | 345篇 |
地球物理 | 360篇 |
地质学 | 1278篇 |
海洋学 | 181篇 |
天文学 | 85篇 |
综合类 | 154篇 |
自然地理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10篇 |
1933年 | 2篇 |
1932年 | 2篇 |
193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查个勒铅锌矿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西段。矿体受花岗斑岩岩体形态及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产于岩体接触带与断裂破碎带中,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花岗斑岩的锆石ICP-MS 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3.18±0.77)Ma,岩石具有重熔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碰撞环境。初步研究表明,查个勒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印—亚大陆碰撞有关,形成于印度大陆陡俯冲的主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83.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征较显著,表现为自矿区中心ZK0001,向南西方向具有Cu+Au-Cu(Au、Ag)→Cu(Ag、Au)-Cu(Ag)的分带特征。同时,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从0线开始至31线(北东→南西)具有Mo、Cu→Mo(Cu、Au)→Cu、Au(Ag、Mo、Pb)→Pb→Pb、Zn分带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和热源位于0线附近,成矿流体是以0线、7线一带向四周运移,并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特点。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分带特征研究,建立了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84.
85.
通过分析康家湾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区的控矿因素发现:①F22逆冲断层是康家湾矿区的主要导矿构造,而与倒转褶皱伴随产生的次级断层、裂隙、节理及层间破碎带是康家湾矿区的容矿构造;②二叠系当冲组硅质岩与栖霞组碳酸盐岩间形成的层间硅化角砾岩带、石炭系壶天群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以及侏罗系跃龙组含砾石英长石砂岩为本矿区的主含矿层位;③铅同位素、岩体中铅锌含量和人工重砂中自然金的存在均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康家湾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对康家湾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思路和方向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眼眶骨折法医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需要法医鉴定的眼眶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用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出标准的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与视神经长轴平行)图像及病情需要的任意角度的平行范围重组(MPR)图像,并对其观察分析。结果:87例眼眶外伤患者中,CT平扫显示眼眶骨折68例,可疑骨折14例,误诊5例。MPR图像多方位结合,明确显示或明确诊断85例,可疑骨折2例,误诊0例。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重组图像对眼眶外伤的诊断各有优势。结论:眼眶骨折CT单一方位图像均不利于法医鉴定,多方位结合的重组技术可为法医鉴定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7.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这是 CGMW 旗下,第一份 IGMA5000;第一份以亚洲为主体,又包括邻区,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底地质的 IGMA5000;第一份按国际标准,在 ArcGIS 平台上编制的数字化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地质构造关系.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分布十分广泛,形成时代集中于248~234Ma和224~211Ma两个阶段.其中,夏河岩体(248~238Ma)和温泉岩体(223~216Ma)的部分样品被厘定为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指示陆壳厚度大于50km.本文对西秦岭同仁地区舍哈力吉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舍哈力吉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岩组成,同时含有许多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MME).寄主岩中发育少量的钾长石巨晶,并且部分巨晶具有环斑结构.舍哈力吉石英二长岩化学成分比较均一,而且也显示出类似埃达克岩的一些地球化学特点,如富SiO2(66.07%~67.52%)和Al2O3(14.85%~15.95%),高Sr(560×10-6~692×10-6),低Y(11.4×10-6~12.9×10-6)和Yb(0.99×10-6~1.09×10-6),并具有较高的(La/Yb)N比值(27.8~34.3)和微弱的负Eu异常(δEu=0.77~0.95).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34.1±0.5Ma,表明其形成于印支早期.岩石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K2O/Na2O>1,高Mg#(59~60)、Cr(69.1×10-6~81.2×10-6)和Ni(31.6×10-6~36.1×10-6),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为特征,(87Sr/86Sr)i=0.7075~0.7077,εNd(t)=-6.3~-6.1,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25~1.33Ga.舍哈力吉石英二长岩起源于石榴角闪岩相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之后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和以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寄主岩的环斑结构和相对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是高温幔源熔体对壳源富钾高黏度岩浆改造所导致的晶粥快速再活化的结果.西秦岭在印支早期可能并未经历显著的地壳加厚过程.西秦岭印支早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局部伸展环境,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极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9.
对2010年7月27日发生在滇西北宁蒗县境内一次局地降雹灾害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雹过程的主要客观物理量条件是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但过程前除具备降雹的不稳定条件外,水汽及动力条件均不满足;降雹过程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对本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不稳定条件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因此,在分析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诊断产品(包括数值预报产品)条件下,结合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可对局地冰雹灾害天气提前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