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293篇
地质学   1078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文章阐述了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意义,指出当前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不和谐现象,并以舟山凤凰岛的和谐开发模式为例,对无居民海岛开发模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笔者提出了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和谐观点,即:注重生态和谐、发展和谐、区域和谐及人际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2.
基于遥感技术,对反映17 a来博贺澙湖的5景遥感影像定量反演潮滩水边线,在此基础上推算澙湖潮滩的沉积与冲刷速率,同时对引起潮滩变化的动力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贺澙湖的潮滩以淤展为主,其中处于开敞地段的澙湖潮滩出现冲刷,遮蔽岸段的澙湖潮滩淤积,控制澙湖潮滩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包括圈围潮滩成盐田、虾池以及鱼塘等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13.
2004年7~8月在台湾浅滩周边水域进行了两个断面的水体悬浮物浊度、叶绿素a荧光调查,通过对该区域悬浮物质浊度、叶绿素a荧光的夏季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合水文相关要素分析,初步揭示了区域海洋沉积和再悬浮过程对悬浮体浊度、叶绿素a荧光分布的影响。指出悬浮物质浊度在近岸与陆架外缘主要受再悬浮作用影响,而浅滩区再悬浮作用不明显:在陆架外缘区浮游植物的聚集作用对浊度有一定的贡献作用,而近岸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九龙江河口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沉积物粒度等要素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与聚类分析等统计手段,探讨了九龙江河口地区的沉积环境与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即使在沉积环境复杂的河口地区,重金属含量分布与沉积物粒度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受沉积动力影响,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在九龙江河口地区表现出较大差异,而嵩屿至屿仔尾一带呈带状南北向展布的重金属相对高值条带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长江河口北支水沙特性与河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崇头、青龙港、三条港和连兴港1950~2001年潮汐潮流观测资料和2005年6~7月的大、中、小潮及2007年5月5~10日沿北支河槽进行的两个连续潮周期水、沙、盐的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参考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通过对长时间序列(1950~2001年)的分流比、年均流量、潮位、潮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近期(1998~2005年)的水文特征值比较,发现随着北支分流量逐渐减少,河槽内强烈的潮波已成为影响北支河槽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青龙港近年来(1998~2005年)平均高、低潮位出现增高,比多年(1950~2001年)平均高、低潮位分别高出15和17cm,是北支河床近年来持续性淤浅的体现;大潮期间北支河槽涨潮含沙量无论量值还是扩散强度均大于落潮,明显表现出河口涨潮槽具有的泥沙运动规律.自2001年以来除少数年份的小潮汛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涨潮优势,其中2002年3月大潮的潮量优势流仅为9.42%,显示出涨潮优势十分明显,说明北支河槽近几年来正朝着衰退的过程发展;2005年北支河槽-2、-4和-6 m等深线均呈喇叭状,闭合端指向上游,符合涨潮槽的几何形态;再从河槽类型系数(λ)看,大潮期间λ值均大于1,最大值为31.1,涨潮槽特征显著;而洪季中、小潮各测站λ值均小于1,最小值为0.000 3,A、B两测站在大潮时λ值均大于1,而小潮时又都小于1,显示北支河槽虽主要表现为涨潮槽的特征,但洪季受径流和潮汛影响,其涨潮槽特性不稳定.总体而言,目前北支河槽为一条不稳定的废弃型涨潮槽.  相似文献   
116.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相似文献   
117.
矿产资源整合即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其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是优化矿山开采布局,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推进我省矿产资源整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派员赴河南、甘肃、宁夏等省(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对山西、云南等省矿  相似文献   
118.
江南造山带的湘东北-赣西北-皖东 南—浙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北东向钨矿带,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 卡岩型为主,近年在其西南方向新发现了木瓜园大型钨矿床,成矿过程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厘定了木瓜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 LA-ICP-MSU-Pb年龄(224.2±2.0)Ma(MSWD=0.65,n=17),辉钼矿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5.4±1.4)Ma(MSWD=0.71)及加权平均年龄(222.96±0.96)Ma(MSWD=1.08,n=5),表明矿区成岩与成矿时代均为晚三叠世,属于印支期;锆石初始176Hf/177Hf比值0.282444~0.282580,εHf(t)值为-1.9~-7.2,二 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13~1388Ma,表明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起源于下地壳古老物质的重熔。由于北东向钨矿带成岩成矿集中于燕山期,木瓜园成岩成矿集中于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该钨矿带西南方向不超过湘东北地区新宁-灰汤断裂,但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一次晚三叠世大规模成岩与局部钨钼多金属成矿过程,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9.
120.
地面沉降是由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的缓变性地质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地面沉降在建模时需要地裂缝等不连续结构的位置、走向、深度等信息,在构建微分方程模拟时需假设模型连续,这对开展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一体化模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于2000年出现的近场动力学理论提出以积分形式描述材料受力过程,方法具有无需先验知识与连续性假设的优点,在材料的疲劳、损伤、断裂等模拟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其在岩石水力压裂、滑坡、饱水岩土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用近场动力学进行区域地面沉降建模求解的一般方法;结合InSAR技术获取的沉降信息、三维地震频谱谐振勘探技术获取的地下结构与密度信息等,提出了模型的反演调参与优化方法。以北京东部梨园-台湖镇-张家湾镇区域为实验区,建立了其4 km×6 km范围、0.2 km深度的近场动力学地面沉降模型,以实验区地下水位月均下降速率为边界条件,对2007—2010年地面沉降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8 mm,表明近场动力学在地面沉降建模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