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质学   2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考虑空间效应和土体粘聚力的短墙土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一些挡土结构的长高比较小,墙后土体两侧受到约束。对该类短墙上土压力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考虑了土体的粘聚力和土与挡墙之间的粘着力。通过分析说明,土体空间约束后,土压力远小于经典的平面土压力,有利于短挡土墙的经济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2.
王祥  周顺华  顾湘生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4):172-176,186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厚软基的测试结果为基础 ,对用该方法处理深厚软基的沉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土工格栅受力及深层水平位移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铁桥梁、路基工程中的桩基础持续承受列车运行引发的振动荷载,当前350 km/h车速下的车致振动已高达近40 Hz。随着车速的进一步提升,可能给桩基础承载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桩-土界面是桩和地基土之间力和变形传递的重要媒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桩基础的长期服役性能。但目前对于高频振动荷载下桩-土界面相互作用行为的认识和研究均不足。基于自主研制的可实现土-结构界面高频振动耦合静力剪切的试验装置,研究了散粒体-结构界面在振动下的临界状态强度特征,探讨了振动加速度、法向应力、结构面粗糙度、颗粒形状和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会导致界面强度衰减,部分振动条件下的界面强度甚至低于静力条件下的0.5倍;振动下的界面强度随振动加速度、频率的增大而下降,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提高。最后,基于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建立了振动下的散粒体-结构界面强度准则。  相似文献   
14.
庄丽  周顺华 《岩土力学》2009,30(9):2667-2673
采用室内静力模型试验研究了某种石英砂的加卸载和应力释放特性,对比了在砝码加卸载条件下圆筒玻璃容器和矩形铁箱容器中砂中不同位置处的应力变化,明确了砂的加卸载应力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砂土的摩擦型散粒体材料的应力释放模型。研究表明:砂中应力在加载阶段呈线性增加;而在卸载初期时应力无变化或减小量远小于卸去荷载,卸载后期砂中应力先是慢慢释放,之后在某一级卸载时突然快速释放,有较明显的分界点。分析认为,砂中加卸载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砂中的内摩擦作用,当卸去的荷载“作用”大于砂中内摩擦阻力时,才会产生应力释放。应力释放与否和释放大小不仅与内摩擦阻力大小有关,还与卸载水平和卸载前的应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元法对玉环县海堤的总沉降量及各级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了加快排水固结,对海堤软土地基设计塑料排水板及分级加载程序,使海堤软土地基在预定时间内的固结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小信  何超  周顺华  李晖 《岩土力学》2023,(S1):655-668
天然地基通常含有不规则的分层界面。对此,提出了一种计算具有不规则界面的层状地基三维动力响应的薄层法,推导了简谐点源作用下不规则分层半空间三维动力问题的基本解。基于双重Fourier变换,获得弹性介质在频域-波数域内的薄层单元系统控制方程;利用模态叠加原理,推导了半无限长和有限长薄层单元的刚度矩阵,引入完美匹配层模拟波向底层半无限空间的传播,从而构建可考虑土层界面沿横向不规则分布的三维层状地基计算模型,获得了简谐点源作用下不规则分层地基三维动力问题的基本解;通过与既有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具有倾斜分层界面的双层地基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界面倾斜导致的动力响应差异大,且随着倾斜度以及荷载频率的增加而变大。在进行天然地基的动力分析时,需考虑地基的不规则分层特性导致的振动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复杂周边条件下异形基坑承压水抽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军帅  陈焘  宫全美  周顺华 《岩土力学》2011,32(Z2):268-273
以上海自然博物馆深大异形基坑为背景,为了保护周边环境,针对日益突出的承压水问题,降压前进行了承压水抽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地下连续墙插入承压含水层的深度小于承压含水层厚度的1/3时,可以忽略地下连续墙的阻隔效果;用水头恢复比 表征抽水试验结束后的水位恢复情况,发现停抽10 min 可达到10%,水位稳定时 只能达到94.5%;单井抽水能够达到的降压效果是有限的,与降压前的承压水头埋深无关;群井的降压效果随着抽水井数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随着承压水头埋深的加大,增加相同数量的降压井产生的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合-宁客运专线膨胀土不同高度路堤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永平  周顺华 《岩土力学》2008,29(5):1403-1406
通过合-宁快速客运专线膨胀土地段的现场动力试验,分析了高路堤和低路堤在模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工程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低路堤段动应力衰减系数在路基面以下相对应处与高路堤的衰减系数基本相同;低路堤和高路堤的弹性变形最大值分别为0.39 mm和0.48 mm,在允许范围之内;高路堤与低路堤的塑性变形最大值分别为0.7 mm和1.5 mm;高路堤在干态情况下动刚度系数约317 MPa,暴雨后下降到220 MPa/m;低路堤路基综合动刚度最后均为356 MN/m。改良土厚度不同造成路基的综合动刚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砂性土成拱应力释放特性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剑  周顺华  宫全美 《岩土力学》2013,34(2):395-403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卸荷尺度及孔隙率对砂性土成拱应力释放特性的影响,并应用离散元分析软件PFC2D进一步对颗粒摩擦性质影响、成拱后应力场以及位移场变化规律和应力释放分区进行了细观研究。研究发现:(1)数值模拟对卸荷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与室内试验一致,应用PFC2D研究砂性土应力释放特性是可行的。(2)应力释放区内竖向应力释放大于应力加载区,而水平应力释放小于应力加载区;侧压力系数在应力释放区内距离卸荷位置越近增量越大,而在应力加载区距离卸荷位置越近增量越小。(3)砂性土摩擦性质会减小土体成拱对应力释放以及侧压力系数变化的影响。(4)应力释放随着卸荷尺度及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侧压力系数,在应力释放区内随着卸荷尺度或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应力加载区随着卸荷尺度或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铁地基地震液化规范判别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建筑”和“铁路”二种抗震设计规范 ,对南京地铁 1 # 线区间隧道地基进行了地震液化判别 ,发现两者有差异。详细分析了两规范对贯入点深度、粘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下水位等影响因素的不同考虑 ,认为不同的上覆非液化土层的考虑是导致差异的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