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罗平生物群下部凝灰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到生物复苏经历了漫长的6Ma,大灭绝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和之后环境动荡是使复苏时间推迟的根本原因。在罗平生物群(安尼期)下部发现的火山活动证据——凝灰岩(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6.6±1.4Ma,新的年龄数据对罗平生物群年龄下限提供了约束,为生物复苏与辐射提供了精确时间点,且为区域地层对比和划分提供了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42.
二叠纪时拉萨地块的古地理位置一直是地学界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以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为代表的新特提斯歼启的时间.目前地学界对这一问题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新特提斯直到晚二叠世(甚至早侏罗世)才开启,二叠纪时拉萨地块紧邻大印度;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二叠纪时拉萨地块位于特提斯洋内.其原因在于目前缺乏有关拉萨地块、喜马拉雅带的构造重建资料(包括古地磁资料).  相似文献   
43.
通过野外考察和前人资料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红藻山组之上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其中发育铁质风化壳、沉积间断、地层的缺失、侵蚀作用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存在古生物组合、沉积环境的突变。界面以下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界面之上代表了冰水沉积到海相潮上—潮间带沉积,上覆黑土坡组—红铁沟组—皱节山组,依次沿着不整合面向上超覆,反映了不整合发育之后的又一次海进过程。该不整合界面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该地区裂谷盆地的伸展阶段的构造响应。该区域性不整合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全吉群内部整合关系的认识,说明全吉群需要解体。该不整合可能发生于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该时期的不整合面上、下生物面貌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或突变,可能与新元古代晚期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和全球雪球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44.
贵州省兴义县幅(G48E018012)1∶50 000地质图是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普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前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大比例尺填图和地球化学测量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图区共划分出21个正式填图单位,明确了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建立健全了综合地层柱状图,同时利用非正式填图单位,对特殊地层和地质体进行了填绘,尤其是关岭组二段的含罗平生物群层位和竹杆坡组的含贵州龙动物群层位。图区内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且连续,为系统研究该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海洋生物复苏与生物辐射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图幅数据库是兴义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可为后续地质基础研究及找矿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45.
罗平生物群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在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中首次发现的以海生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珍稀海洋生物化石群.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和牙形石证据对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进行了厘定,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于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为进一步研究罗平生物群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为全面提升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野外工作管理与服务需求,基于我国北斗卫星技术、
GMSS技术、网络技术、网格技术、3G音视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上述技术的集成与协同技术研究,建立了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
务应用系统和平台。通过数字地质调查系统(RGMAP)和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统一整合与集成,实现野外作业人员与驻
地和野外工作站及大区中心的互联互通,形成野外地质调查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网格结点体系和格架,为野
外地质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实现了野外填图人员与室内相关
专家实时地开展业务交流,实时地提高了野外填图技术人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与准确全面描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7.
贵州兴义烂滩剖面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在该剖面第6层中发现3类辐鳍鱼牙齿化石,其伴生有介形类Cavellina jangyouensis,在12层中发现软骨鱼类鱼鳞化石和2类辐鳍鱼牙齿化石,在第14发现大量的粗菊石Trachyceras sp.。在该剖面上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和Paragondolella tadpole带。根据牙形石特征,把中晚三叠世拉丁和卡尼期的界线定于12层底部。该剖面为该区中上三叠统之交的地层提供了较好的生物地层格架,对地层时代划分及区域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中首次发现牙形石齿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罗平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产罗平生物群的大凹子剖面进行厘米级牙形石样品的精细采样、处理与鉴定分析, 发现了丰富的牙形石齿串, 并拼绘出一个较完整的牙形石多分子器官属(P1、S0、S1、S2/3和M).成对的片形Neospathodiform形态分子占据P1位置; 单个指掌状的Cypridodelliform形态分子占据S0位置; 成对的Enantiognathiform、Hindeodelliform与Cypridodelliform形态分子分别占据器官属的S1、S2、S3和M位置.   相似文献   
49.
花岗岩-流纹岩的成因研究是认识地壳演化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方法,对拉萨地体中部措麦地区灯垌破火山机构的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成因研究.灯垌火山-侵入杂岩主要由花岗斑岩、流纹岩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64.1±0.8 Ma、62.9±0.7 Ma和63.2±...  相似文献   
50.

A型花岗岩是一类特殊的花岗岩,其独特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使其有别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钙碱性花岗岩。虽然前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多种A型花岗岩成因模型,但是它的成因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总结了赣-杭带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A型花岗岩及相关花岗岩类岩石的数据(年代学、地球化学、同位素),试图通过建立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从而限定这些A型花岗岩的成因。对于硅质火山-侵入杂岩(例如相山火山-侵入杂岩),我们的研究表明硅质火山岩较硅质侵入岩具有更高的分异程度。硅质火山岩代表了从岩浆储库中抽离的高硅熔体,硅质侵入岩代表了岩浆储库中的残余堆晶。对于赣-杭带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及相关岩石,本文根据岩石结构,将其划分为斑状-似斑状花岗岩和等粒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的数据表明,两类花岗岩均由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与地幔来源基性岩浆混合所形成。而且二类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相似的矿物组成及类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连续的主微量元素变化趋势,这些特征表明它们的原始岩浆来自于同一岩浆储库,而它们岩石特征的差别是由岩浆储库内的晶体-熔体分异所主导。斑状-似斑状花岗岩以低SiO2含量和Rb/Sr比值,高Sr、Ba含量和Eu/Eu*值为特征,代表残余的岩浆储库;等粒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并且具有极高的SiO2含量和Rb/Sr比值,极低的Sr、Ba含量以及Eu/Eu*比值,表明它们是从岩浆储库中抽离至浅部地壳的高硅熔体。斑状-似斑状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暗色包体,而且等粒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晶洞构造,这些特征表明,幔源基性岩浆的注入和粒间熔体中挥发份的出溶作用导致先前存在的岩浆储库活化,使得高硅熔体抽离岩浆储库并向上迁移,到达地壳浅部后形成了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等粒花岗岩,而残余堆晶在岩浆储库底部结晶形成了斑状-似斑状花岗岩。我们的研究表明,A型花岗岩可以通过浅部岩浆储库内晶体-熔体分离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