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阿拉善陆块中的北大山裂谷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良仁 《西北地质》1996,17(4):1-11
本文首次提出阿拉善陆块中的北大山华力西期褶带属大陆型裂谷带,对 该裂谷带进行了初探,为进一步开展本地区质研究和矿产普查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我国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划分为两期两幕。其早期包括早、中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一幕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之间;晚期包括晚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二幕发生在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作者认为,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不仅使秦祁昆和巴颜喀拉海洋关闭,海槽内沉积物全部褶皱成山,并镶嵌于华北—塔里木地台的旁侧,而且使区内地壳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开始全部转为地台内部的造陆运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从而奠定了中新生代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我国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划分为两期两幕。其早期包括早、中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一幕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之间;晚期包括晚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二幕发生在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作者认为,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不仅使秦祁昆和巴颜喀拉海洋关闭,海槽内沉积物全部褶皱成山,并镶嵌于华北-塔里木地台的旁侧,而且使区内地壳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开始全部转为地台内部的造陆运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从而奠定了中新生代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讨论地槽型铬铁矿床的成因,首先要涉及此类型超基性岩体的成因。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生岩浆侵入说和次生构造侵位说的激烈争论之中,悬而未决。超基性岩体对围岩是否产生热效应,乃是这种争论的最为关键的地质问题。近两年来,笔者在研究西准噶尔地槽褶皱带超基性岩体产出地质背景的过程中,发现超基性岩侵入体对各类围岩均有程度不同的交代蚀变现象。本文着重从超基性岩体接触变质特征论证成岩方式,探讨成岩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北祁连山的地质调查,解放前只局限于交通沿线,解放后,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区域调查、普查勘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值的提出的是,1956-1958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的综合考查以及1958年至今所进行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完成,对北祁连山解决了一些根本性的地质问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并由此引起愈来愈多的地质工作者的兴趣.如黄汲清从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对地槽褶皱带超基性岩体的成岩时期及生成地质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从事地质构造,岩石和矿床学地质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重视.研究地槽褶皱带超基性侵入体的生成地质环境,对认识地槽发展备阶段的岩浆活动特点,以及阐明铬铁矿的区域成矿远景和部署普查、勘探工作,均有重要的意义.关于祁连地槽尤其是北祁连地槽褶皱带的超基性岩的生成地质环境,许多地质工怍者提出各种看法.本文通过对新近资料的整理综合,论述了北祁连地槽褶皱带超基性侵入体的成岩时期及构造控制,同时就区域铬铁矿成矿远景及成矿有利地段提供一些看法,不妥之处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铬矿地质工作取得了迅速发展。在辽阔的西北地区已发现许多超基性岩体,从中找到若干工业铬铁矿床,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工作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研究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理论,部署工作,尽快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仍然是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燕山运动导致喀拉昆仑-唐古拉侏罗纪特堤斯海封闭,形成巨大的燕山褶皱带;同时在大陆内部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山脉和内陆山间盆地,发育逆掩和推覆构造,以盖层为主的褶皱普遍,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及许多有工业价值的重要煤田。本区燕山运动可分为两期五幕,即早期燕山运动包括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以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的三个幕,晚期燕山运动包括早、晚白垩世,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两个构造幕。最后对本区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西准噶尔花岗岩中锆石同位素地质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准噶尔古生代优地槽褶皱带,经历多旋回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发育各类侵入体,尤以花岗岩类侵入体广泛分布。区内以往确定侵入体的成岩时期为华力西期,主要依据岩体与地层的接触性质及区域地质的分析推断。在花岗岩中采集的个别长石和黑云母进行钾—氩法测定同位素地质年龄普遍偏低,与地质推断成岩时期出现明显矛盾,因此一般都不采用。近年来,我们从一些花岗岩体中分离出的新鲜锆石矿物,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敦一进行轴—铅法测定,首次获得一组错石同位素年龄,其具体岩体的数据如表1。从表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