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2篇 |
免费 | 1063篇 |
国内免费 | 8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8篇 |
大气科学 | 968篇 |
地球物理 | 777篇 |
地质学 | 2179篇 |
海洋学 | 575篇 |
天文学 | 107篇 |
综合类 | 273篇 |
自然地理 | 4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79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219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42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05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41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12篇 |
1959年 | 7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甘肃酒泉盆地晚期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酒泉盆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祁连山北麓。前人将这里的晚期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赤金堡群(原“赤金堡系”)与白垩系新民堡群(原“惠回堡系”)。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八分队中生代专题小组(以下简称专题小组)于1973—1975年对酒泉盆地赤金堡群与新民堡群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赤金桥组、赤金堡组、新民堡组这一新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2.
洋中脊的水下热液喷口喷出热的缺氧流体,当它们从海底喷出时与周围海水激烈混合,沉淀出各种硫化物和氧化物,直到达到海底之上数百米平衡为止。最终的热液柱沿等密度面散布,等密度面处的热液柱可由溶解的化学示踪物高度富集和悬浮颗粒负载增高检验出来。最近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 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催化-供给"云降水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利用含有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层状云模式模拟,研究了2002年4月5日冷锋降水性层状云云系中"催化-供给"云的微物理结构、降水粒子形成的环节和微物理过程,并从降水形成的环节和云的结构分析人工增雨的条件.结果说明,"催化-供给"云具有显著的分层结构:云内高层是冰晶,下层是雪,接下来是霰和过冷云水组成的冰水混合层,最下方是云中暖区的液水层.作为催化云层的冰水层对降水的贡献约25.5%,冰水混合层为31.3%,液水层为43.1%,亦即供给云对降水的贡献约74.4%.具有"催化-供给"云结构的层状云降水形成的主要环节是:冰晶通过凝华增长转化成雪,雪撞冻过冷云水、收集冰晶和凝华增长转化形成霰,霰靠撞冻过程、收集雪过程长大,从而形成可以降落到云的暖区融化形成雨水的粒子,它对降水的贡献较大.凝华和撞冻增长过程是冰粒子增长的主要物理过程,也是雨水产生的重要过程."催化-供给"云体系是重要的人工增雨条件,云中水汽对雨水形成的贡献与过冷云水几乎相当,与过冷云水一样,水汽也是人工增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