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金红石U-Pb同位素定年标准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金红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研究是一个新的测年研究领域和趋势,无论是金红石SIMS还是LA-(MC)-ICPMS U-Pb同位素直接测年,方法简便快速,但对同类矿物标样的要求十分严格而苛刻。为解决标样缺乏的问题,亟需研制金红石微区  相似文献   
72.
运用LA—MC—ICPMS方法,对河南汝州阳坡村附近洛峪口组中部层凝灰岩夹层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611±8Ma的高精度年龄。这一年龄第一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洛峪口组的形成时限,并显示该组顶界应接近1600Ma。由于洛峪口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原划归“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洛峪群的最顶部,洛峪群又覆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之上,因此,这一新的年代学进展实际上同时也将洛峪群和汝阳群都下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并将洛峪群顶界限定为该地区长城系与蓟县系分界。结合区域资料,特别是熊耳群(下伏于汝阳群)火山岩近年来的年代学标定(多集中于1750~1780Ma),可初步将该地区汝阳群一洛峪群的形成年代限定为1750~1600Ma之间,对应于国际固结纪(Statherian。1800~1600Ma)即中国长城纪中晚期。华北南缘洛峪口组形成年龄的直接约束及相关地层划分的重新厘定,为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南北缘的准确对比及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关系、早期生命演化等重大地学命题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73.
报道了鞍山地区东山杂岩带奥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中粗粒奥长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年龄为3329Ma±22Ma(MSWD=9.6),存在年龄为3687~3784Ma的残余锆石。细粒奥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年龄分别为3141Ma±8Ma(MSWD=1.5)和3142Ma±5Ma(MSWD=0.35)。表明约3.3Ga和3.1Ga是鞍山地区2个重要的地壳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4.
基于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调查和评价了三亚市凤凰镇高峰乡六罗山及其附近区域的旅游资源。结果表明,该区发育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和人文活动等六大旅游资源类型。具有规模大、类型丰富、动静结合、适宜人群广、旅游时间长、交通便捷的特点,具备了开发成地质公园的天然条件。今后,应从旅游资源详查和规划等多方面重点开展工作,打造六罗地质旅游品牌,对发展三亚和海南省的旅游经济具有长远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5.
河南中部登封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古元古代嵩山群和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石组成.登封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磁铁石英岩(BIF)组成,变质原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岩.3个登封群变质酸性火山岩样品给出2.51~2.53 Ga岩浆锆石年龄,存在2.61~2.69 Ga残余锆石.它们高SiO2,tDM(Nd)和εNd(t)分别为2.52~2.79 Ga和0.51~4.41.嵩山群主要由石英岩和片岩组成,经受绿片岩相变质.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5 Ga,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系变泥砂质岩石中存在大量2.1~2.3 Ga碎屑锆石明显不同.石英岩中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45 Ga,部分碎屑锆石年龄大于2.65 Ga,最大达3.26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大塔寺英云闪长岩、路家沟钾质花岗岩和石秤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分别为2.55 Ga、2.53 Ga、2.51 Ga和1.78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中存在2621~2638 Ma残余锆石,并有~2.51 Ga变质增生边存在.花岗质岩石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但具有类似Nd同位素组成,tDM(Nd)为2.60~2.80 Ga(钾质花岗岩样品除外).根据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①登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2.51~2.53 Ga),与前人认识一致.②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与登封群表壳岩一道,形成于一个相对较小的时间范围(2.50~2.55 Ga),结合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推测其形成与板底垫托作用有关.③在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等方面,五台和箕山地区花岗绿岩带与登封地区的十分类似,可能为同一大型花岗绿岩带的不同部分.④可把嵩山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0~2.45 Ga之间,与五台地区高凡群(2.14~2.47 Ga)或滹沱群(2.08~2.14 Ga)对比.⑤石秤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之后拉张构造体制下壳内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道了鞍山地区3.8Ga(锆石SHRIMP年龄)变质石英闪长岩中磷灰石SHRIMP U-Th-Pb定年结果。32个数据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3007±22Ma,被解释为磷灰石的重结晶年龄。这一结果与该区存在约3.0Ga强烈岩浆构造热事件相吻合。虽然该区3.0Ga以后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陆壳增生和构造热事件,但磷灰石样品未获得任何年轻于3.0Ga年龄。磷灰石的重结晶温度为400~500℃之间。由此推论,鞍山地区的3.8Ga古老岩石自3.0Ga以后一直处于上部地壳,再没有到过15km以下的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77.
辽宁鞍山中太古代铁架山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分布范围最大的富钾质花岗岩。具相对高钾(4.77~5.75%)低钠(3.16~3.52%)、强烈负铕负钡异常(Eu/Eu*=0.40~0.51,Ba/Ba*=0.15~0.26)的组成特征,且高t_(DM)(Nd) (3.42~3.38Ga),低ε_(Nd)(t)(-3.61~-2.51)。花岗岩样品A9837和A0433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2992±10Ma和2983±10Ma。结合前人定年结果,可把铁架山花岗岩主体形成时代限制在2.96~2.99Ga之间。另一花岗岩样品A9825岩浆锆石年龄为2914±4Ma,可能代表了铁架山花岗岩形成后局部深熔作用的时代。首次在铁架山花岗岩中获得残余锆石年龄,其最大达3759Ma。2个花岗岩样品(A9837,A9825)岩浆锆石的t_(DM)(Hf)和ε_(Hf)(t)分别为3.48~3.32Ga和-7.85~-2.29.残余锆石的t_(DM)(Hf)和ε_(Hf)(t)分别为3.89~3.47Ga和-19.5~-6.2。这些资料为铁架山花岗岩形成于古老陆壳物质再循环提供了直接证据。存在于铁架山花岗岩中的表壳岩主要为变质沉积岩,其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与铁架山花岗岩类似。3个变质沉积岩样品(A9819,A0435,A0436)的碎屑锆石年龄大都为~3.0Ga,其中2个样品(A0435,A0436)的碎屑锆石ε_(Hf)(t)和t_(DM)(Hf)分别为-9.93~-2.29和3672~3297Ma,与铁架山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类似。表明这些变质沉积岩形成于铁架山花岗岩之后,而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为铁架山花岗岩中的包体。  相似文献   
78.
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以含白云母±富铝黑云母±电气石±石榴石等高铝矿物、不含堇青石为显著特征. 它们中的代表性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Nd同位素和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它们形成于228~225 Ma和159~156 Ma两个时段, 分别属于印支期和燕山早期, 具有低εNd(t)值(&#8722;10.6~&#8722;11.1), 高A/CNK, Rb/Sr比值和tDM值(1887~1817 Ma), 以及明显的稀土元素(REE)四分组效应(TE1,3=1.13~1.34)等特点. 结合邻区相关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与年代学资料, 说明南岭东段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形成于印支主碰撞运动(258~243 Ma, 发生在中南半岛)之后约20 Ma的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 而燕山早期的则形成于由古太平洋构造域制约的弧后伸展环境; 两个时期强过铝花岗岩形成的间歇期J1, 是华南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过渡时期; 两个时期强过铝花岗岩具有类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因为它们都是当时被加厚的南岭地壳(约≤50 km)在减薄、降压、导水条件下, 由早元古代沉积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79.
对大别山祝家铺辉石岩-辉长岩的U, Pb同位素研究表明, 大别山碰撞后镁铁-超镁铁岩的低U, 高Pb含量及低U/Pb的特征, 可能是亏损软流圈地幔(DMM)或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与地幔热柱(plume)及深俯冲陆壳无关. 发现祝家铺辉石岩-辉长岩的高207Pb/204Pb样品具有LOMU端元的特点, Pb, Sr和Nd同位素联合示踪显示祝家铺辉石岩-辉长岩的源区有古老富集岩石圈地幔(LOMU)、下地壳物质以及亏损软流圈地幔三端元混合的特征. 形成大别山碰撞后镁铁-超镁铁岩初始岩浆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可能为: 碰撞后增厚的岩石圈发生拆离, 引发亏损软流圈上涌, 使得上涌的软流圈及尚未拆离的古老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 它们析出的熔体垫托在壳幔边界层, 并与下地壳相互作用, 从而使得这种熔体具有富集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Rb—Sr等时线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疑问,並从理论上对初始Rb—Sr体系中变量~(86)Sr与~(87)Sr/~(86)Sr对等时线正确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从数学上表明,用~(86)Sr作为公分母可增强Rb—Sr等时图上的线性相关.盐说明只有当初始~(87)Sr/~(86)Sr比值形成—水平线,或者在初始时等时图上就存在线性相关的时候才产生线性排列。在初始值为水平线时,线性排列常可得到正确的等时线而给出真实年龄和体系的初始比,而在初始值为线性相关时可产生异常等时线,它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于是视等时线被用来概括迄今文献中所发表的异常等时线,並因此推导出视等时线方程。文中分别论述了分离结晶作用、部分熔融、混合及变质作用对Rb—Sr等时线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初始体系中~(87)Sr/~(86)Sr与~(87)Rb/~(86)Sr间比值满足线性相关,就可得到所观测的Rb—Sr等时线。由于仅根据Rb—Sr同位素数据不能区分正确的等时线与视等时线,因此在解释任何地质体系的Rb—Sr等时线年龄方面必须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