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四川西部里伍式富铜矿床黄铜矿Re-Os定年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柱  周清  张惠华  代堰锫  李超  沈战武  马东 《地质学报》2017,91(12):2727-2738
川西里伍式富铜矿系指产于扬子地台西缘和松潘-甘孜造山带接合带江浪穹窿中的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的富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矿相学研究表明其为热液型矿床。为精确厘定热液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本文对占主体的块状-脉状矿石中的黄铜矿进行了高精度NTIMS 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0.2±4.9~151.1±4.8Ma(2σ),说明里伍式富铜矿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明显晚于赋矿围岩新元古界里伍岩群,与江浪穹窿边部出露的花岗岩体年龄较为接近;初始187Os/188Os比值为3.65±0.29,说明其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大陆地壳,很可能主要来源于赋矿岩层里伍岩群。结合成穹构造—岩浆事件,本文认为早燕山期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岩浆热隆作用不仅为铜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和部分流体,同时为矿体最终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容矿空间,是里伍式富铜矿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2.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宙基底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明显,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元古宙地质演化过程争议较大。本文系统总结了发生在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即昆阳裂谷。昆阳裂谷前的基底为分布在东川和滇中地区少量的古元古代早期的汤丹群,其构造变形较东川群更强烈,可能与1800 Ma的东川运动有关。昆阳裂谷期的岩浆岩系统主体为出露在东川—会理—滇中地区基性侵入岩,其次为少量的超基性岩、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双峰式岩浆岩组合的特征。岩浆岩的年龄为1800 Ma~1450 Ma,集中分布在1750Ma~1650 Ma,反映了昆阳裂谷持续了约400 Ma,高峰期持续将近100 Ma。昆阳裂谷期基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显示为典型陆内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其中滇中武定地区辉绿岩和会理拉拉地区的变质基性火山岩还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的特征,如富碱、高TiO_2、P_2O_5、低CaO/TiO_2、Al_2O_3/TiO_2比值,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不亏损,以及有较高的[n(~(87)Sr)/n(~(86)Sr)]_i初始比值以及较高的ε_(Nd)(t)值。根据区内岩浆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提出在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康滇地区发生了一次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陆内裂谷拉张事件,即昆阳地幔柱。昆阳陆内裂谷在1450 Ma前后在会理—东川一线发展成为了局限小洋盆,并在中元古代晚期关闭。昆阳裂谷的沉积岩系统主体为东川群、河口群和大红山群,并可能延伸到了康滇北部的里伍岩群,上述地层中火山岩、凝灰岩锆石的U-Pb年龄集中在1800Ma~1500 Ma,不同岩群岩性组合差异可能与所处构造部位有关,并导致沉积相的差异。昆阳裂谷也是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其形成的矿床可分为两个系列,以因民组、落雪组等沉积岩中为主的层状铜矿床(Sediment-hosted Stratiform Copper,SSC系列),主要有汤丹铜矿、落雪铜矿、狮子山铜矿、铜厂铜矿等,原生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时代为约1750 Ma;其次为与昆阳裂谷期岩浆热液活动紧密相关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ron—Oxide—Copper—Gold,IOCG系列),主要有拉拉铁铜矿床、大红山铁铜矿床、稀矿山铁铜矿床、迤纳厂铁铜矿床等,研究程度较高的迤纳厂、稀矿山以及鹅头厂等铁铜矿床的时代集中在1700 Ma~1450 Ma。昆阳期剧烈的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铁、铜成矿作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动力学机制可能均与昆阳地幔柱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3.
根据德州市10个县市区1978—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分析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和低温冻虫害4类气象灾害的成灾率,并计算其变异值,将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对4类气象灾害与年度各类灾害总和的关联度进行灰色关联计算,呈现出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冻虫害,通过灾损评估模型的建立,得到36a农业年景分级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德州农业气象灾害较重年景占8%,灾害最重的年份为1992年,而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次数占到了总灾情的92%,其中灾害最轻的年份为1979年、1999年。德州农业受灾历史记录与年景评估较一致。  相似文献   
44.
在中拉萨地块北部尼玛控错地区发育着一套碱性长石花岗岩,对该花岗岩体开展成因和形成背景的研究,能为探索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LA-ICP-MS方法测得该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4.9±1.4Ma(MSWD=1.5)和104.6±1.3Ma(MSWD=1.3),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6.75%~77.51%,平均77.27%)、高钾(K_(2)O=4.61%~4.85%,平均4.77%)、高碱(K_(2)O+Na_(2)O=8.24%~8.57%,平均8.44%)、低钙(CaO=0.28%~0.48%,平均0.35%)、低镁(MgO=0.11%~0.16%,平均0.13%)和低铝(Al_(2)O_(3)=11.79%~12.22%,平均12.09%)等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96~2.15(平均2.08),A/NK值为1.06~1.09,A/CNK值为1.01~1.04。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控错花岗岩相对富集Zr、Nb、Ce、Y和Hf等微量元素,相对亏损Ti、Ba、Sr和P等微量元素,分异系数(DI)为95.5~96.9(平均:96.3),还具有较高的FeOT/MgO值(5.61~10.22,平均7.26)、10000Ga/Al值(2.78~2.56,平均2.84)、Y/Nb值(2.29~4.97,平均3.57)、Rb/Nb值(11.6~18.2,平均15.2);此外,该岩体还具有较高的全岩Zr饱和温度(875~910℃,平均890℃)和锆石Ti饱和温度(848~919℃,平均890℃),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04~0.09,平均0.06),以及向右缓倾的"V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产于碰撞后环境的A2型花岗岩。正的锆石εHf(t)值(4.26~6.38,平均5.16)、相对年轻的锆石Hf地壳模式年龄(tDM2=757~889Ma,平均833Ma)、下地壳与地幔混合特征的(^(87)Sr/^(86)Sr)t(0.7194~0.7407,平均0.7313)、εNd(t)(-3.39~-3.00,平均-3.24)和Pb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_(t)=18.792~18.845,(^(207)Pb/^(204)Pb)_(t)=15.708~15.718,(^(208)Pb/^(204)Pb)_(t)=38.870~38.037),指示控错花岗岩熔融于幔源物质加入的新生地壳。研究结果揭示,控错花岗岩形成于羌塘-拉萨地块碰撞作用下,俯冲板片的断离后,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了显著的以钾长石和角闪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45.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相对较少,而前人研究表明该成矿带内的诸多矿床成因与岩浆岩关系密切。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正是位于该成矿带东部,近期在勘查区内发现众多的侵入岩浆岩体或岩脉/墙,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岩体具有酸性岩或基性岩的特征,缺失中性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特征。这些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今后探讨勘查区内乃至整个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进而为准确地建立区内新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供了初始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6.
王宏  张锦让  周清  孙志明  王一伟  陈刚 《地质通报》2019,38(11):1858-1866
宁蒗光马山二长斑岩位于扬子陆块西缘、金沙江断裂带小金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夹持部位。通过对宁蒗光马山二长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为33.37±0.26Ma(MSWD=1.7,1σ),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渐新世早期,与盐源-丽江富碱斑岩带主体侵位时代一致。岩石SiO_2含量为61.55%~69.13%,全碱(Na_2O+K_2O)含量为8.85%~10.92%,N/K值为0.88~1.07,A/NK值为1.54~1.84,A/CNK值为1.23~1.72,属过铝质碱性石英二长斑岩。同时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La/Yb值,低Y、Yb和镁值(Mg~#0.5),表明其具有大陆型或钾质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该岩石可能形成于区内加厚地壳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其起源演化受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系控制,是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47.
对赣东北鹅湖岩体进行了SHRIMP 锆石U-Pb 年代学、元素和Sr-Nd-Hf 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研究。SHRIMP 锆石U-Pb 定年结果表明,鹅湖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21.7±2.9) Ma;岩相学及元素和Sr-Nd-Hf 同位素特征表明鹅湖花岗岩属于S 型,主要是由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成岩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可能是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诱因。  相似文献   
48.
杨剑  王桥  王绪本  宁括步  郭镜  周清  高慧 《中国地质》2022,49(1):284-297
[研究目的]石墨具有高的电子导电性,电性呈现形式为低阻(<10-5Ω·m)高极化(>40%)特征,正是由于石墨的超低阻特性,在石墨矿地球物理勘查中经常遇到"低阻屏蔽"作用,因此,优选有效的电法勘探组合在石墨矿勘查中非常重要.[研究方法]本文选择四川攀枝花中坝晶质石墨矿开展正演模拟,同时对典型矿床开展自然电位法和宽频电磁...  相似文献   
49.
为有效保护我国第一个"金钉子"——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的同时,又能较好地满足一般性补充研究的需求和普通大众对"金钉子"剖面化石的兴趣爱好,剖面保护单位在"金钉子"剖面附近水库边开辟了一条新剖面。该剖面地层序列完整,出露新鲜,自下而上包括印渚埠组上部、宁国组和胡乐组下部。剖面化石丰富,保存精美,除丰富的笔石外,还含有一些腕足动物、三叶虫、叶虾类和粪化石,自下而上可识别出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Azygograptus suecicus带、Exigraptus clavus带、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带和Acrograptus ellesae带等笔石带。整个剖面的岩石和笔石序列与黄泥塘"金钉子"剖面一致,能进行良好对比,可作为"金钉子"剖面的一般性替代剖面,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达瑞威尔阶的后层型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来源。  相似文献   
50.
根据2016年6—9月夏玉米生长季的气候资料和齐河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同期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天空状况下农田的气温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农田最低、最高气温与观测站各要素的关系并建立高低温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农田温度有明显日变化,晴天最为明显,阴天最为平缓,05:00—06:00(北京时,下同)气温最低,15:00气温最高,农田与观测站温差绝对值晴天最大,14:00—15:00差值绝对值最大达2.1℃;(2)农田气温与各预报要素的相关程度受天空状况影响,主要影响因子为观测站当天和前一天最低、最高及平均气温等,农田最低气温与观测站当天最低气温相关系数为0.956~0.994,农田最高气温与观测站当天最高气温相关系数为0.825~0.981;(3)构建的预报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最低、最高气温预报方程的拟合程度均较高,夏玉米拔节后期—成熟期阴天时最低气温预报效果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为0.4%,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为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