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四川盐源西范坪渐新世含矿二长斑岩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型铜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通过对含矿二长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为31.68±0.28 Ma(MSWD=1.2;2σ),表明其形成时代为古近纪渐新世早期,与区内碱性斑岩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一致。岩石碱度率指数(A.R.)为3.59~3.69,K/N为0.89~1.11,A/NK为1.16~1.24,A/CNK为0.97~1.13,属准铝—过铝质碱性石英二长斑岩;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0.80~0.85)异常不明显,并且富Sr贫Yb(Y),具高Sr/Yb和Sr/Y比值,系典型的埃达克岩。西范坪埃达克质含矿斑岩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造山晚期远程压力释放环境下,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岩浆岩对于间接研究构造背景和大地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内,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则相对较少。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正是位于该成矿带东部,在勘查区内发现众多的侵入岩浆岩体或岩脉/墙,具有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特征。对区内的色岗辉绿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铁镁质岩浆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38~134 Ma),并显示较高的TiO_2含量和Nb/Y比值,极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不相容元素,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非常一致,为较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色岗辉绿岩群应为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地层围岩不同程度混染下的产物,大地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古Kerguelen地幔柱的活动相关。该项研究有助于解读藏南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扬子西缘江浪穹窿核部里伍岩群的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浪穹窿位于扬子陆块西缘,核部地层里伍岩群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为精确厘定里伍岩群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成岩构造背景,本文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年龄介于2521~262 Ma,其中最年轻一组岩浆成因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52.8±5.7 Ma(MSWD=2.1,n=6)。变沉积岩SiO_2含量变化很大(53.48%~96.08%),显示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50~0.67),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等),其稀土、微量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完全一致。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很低的SiO_2含量(39.92%~48.27%),其稀土、微量配分模式平坦,类似于E-MORB。结合变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542±9.0 Ma),本文指出里伍岩群应当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553~542 Ma),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古元古代或中元古代。变沉积岩的物源区主要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地质体,与变基性火山岩均形成于Gondwana超大陆聚合之后的板片俯冲环境。此外,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反映江浪穹窿可能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并且具有Rodinia超大陆的会聚-裂解事件以及加里东运动的地质年龄记录。  相似文献   
14.
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在测绘地理信息和工程规划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利用野外实测建立大比例尺的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本研究利用C#.NET,基于开放的GOOGLE EARTH,开发了获取采样点高程的程序,进而利用Arc GIS建立了等高距为1 m的等高线,制作了分层设色数字高程模型,对该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实践表明:此种方法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大比例尺等高距1 m的数字高程模型的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5.
乌拉溪花岗岩体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的江浪穹窿北侧,为精确厘定其形成时代并探讨岩石成因、构造意义及与里伍式铜矿的关系,对其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乌拉溪花岗岩中发育940.3~199.6Ma的锆石,最年轻一组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6.6±1.1Ma(MSWD=2.6,n=6)。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乌拉溪花岗岩体形成于~166.6Ma,接近邻近的文家坪花岗岩体结晶年龄(~161.5Ma),可能均是松潘—甘孜造山带伸展构造背景下里伍岩群部分熔融的产物。2个岩体年龄大致代表江浪穹窿的成穹时代,后者可能发生于166.6~161.5Ma。此外,花岗岩体结晶年龄与金属硫化物Re-Os定年结果相近,表明江浪穹窿的Cu、W成矿可能与岩浆热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德龙  郭强  吴川  周清  杨鹏 《探矿工程》2022,49(1):120-127
过激的振动频率将损坏钻具、影响效率、甚至造成井下事故,因此有必要对井下钻具的振动频率进行实时测量。本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提出了一种耐高温的井下振动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具有振动测量功能,也具有发电功能。当该传感器测量振动频率时,试验显示其测量范围为0~8 Hz,测量误差<4%,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且输出信号幅值与传感器和振动源的距离成反比。当该传感器用于发电时,试验显示振动频率越高其发电量越大,其在8 Hz工况下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输出功率分别为70 V、12 ×10-7 A和4.2×10-5 W,展示出了其作为井下分布式发电机的潜能。此外,该传感器可在温度<180 ℃以及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正常使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碳酸岩是一类稀少但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一种岩石类型,且碳酸岩也往往构成大火成岩省岩石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举世闻名,但此前尚未有同期的火成碳酸岩报道。本项目组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开展的地质填图过程中,识别出大规模的碳酸岩,其沿北东—南西向延伸约20千米,可能是我国最大的岩浆型碳酸岩。大量的暗色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及煌斑岩地幔捕虏体是认定岩浆型碳酸岩最直接、最重要的野外证据。碳酸岩主体为侵入岩,其次为少量的喷出岩、火山角砾岩及潜火山岩,空间上与侵入碳酸岩紧邻。碳酸岩侵入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及其蚀变而成的蛇纹石组成,并可根据矿物粒度、含量、结构、构造及颜色,划分出不同的碳酸岩类型。碳酸岩喷出岩由方解石、白云石、暗色矿物及气孔构成; 潜火山岩由火山角砾、火山岩玻璃及方解石胶结物构成,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晚期的少量气液活动有关。拉纳箐矿区粗粒白云石碳酸岩中斜锆石以及与碳酸岩共生的石英二长岩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3. 5±3. 2 Ma (MSWD=0. 41, n=20)和260. 2±1. 7 Ma (WSWD=0. 30,n=20)。大规模碳酸岩的识别完善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岩序列。碳酸岩的δ13CPDB(-9. 6‰~+1. 3‰)及δ18OSMOW (+12. 9‰~+21. 3‰)值与其它典型碳酸岩的同位素值接近。攀枝花铁矿区碳酸岩与冕宁—德昌新生代稀土矿化碳酸岩的岩性组合、矿物组合及蚀变类型差异显著,反映了二者具有不同的成因。前者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有关,后者形成于与峨眉地幔柱有关陆内裂谷环境,可能为深部地幔低部分熔融的产物,是真正意义上“干的”岩浆成因的碳酸岩。  相似文献   
18.
新版《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的编制设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各次重版的背景及本次重版编制的意义;以该图集重版编制为案例,阐述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思想、方法,信息时代出版特征以及中国地图出版社技术变革状况的专题地图集编制设计的项目管理规范和业务生产流程等,可积极推动专题地图集编制工作的发展创新,引领专题地图集编务管理能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大气的影响,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地表反射光谱信息,因此,从遥感影像中去除大气的影响,即进行大气校正,是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文章介绍了EO-1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特点,以及用FLAASH(Fast Line of Sight Atmospheric Analysis of ...  相似文献   
20.
川西里伍式富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和松潘-甘孜造山带接合带的江浪穹窿中。矿体大体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前期的矿床地质特征调查及矿相学研究结果表明,里伍铜矿的矿体至少经历了两期富集过程:早期硫化物构造变形特征明显,成典型的条带状构造,而晚期的矿化不具变形特征,主要呈块状、团块-浸染状及脉状矿构造叠加改造于前者之上。本文对里伍和中咀矿床中早期条带状黄铜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一个良好的等时线年龄为343±11 Ma(n=4,2σ),初始~(187)Os/~(188)Os比值为~2.37。本文据此认为里伍式富铜矿早期成矿事件始于早石炭世,明显晚于赋矿围岩——元古界里伍岩群,该时期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上地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