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1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测绘学   559篇
大气科学   788篇
地球物理   880篇
地质学   2343篇
海洋学   552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305篇
自然地理   49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承涛  周美进 《福建地质》1994,13(3):151-158
罗卜岭异常区处于成矿有利部位,本文通过对该区的热液蚀变分带、岩石化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等的初步研究以及对化探异常进行深部验证,认为罗卜岭异常区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52.
953.
芦山地震仁家村斜坡地震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一个显著特点是地形放大效应。震后第二天,课题组在极震区仁家村斜坡局部孤突地带谷底基岩及斜坡中部坡折部位各放置一台地震监测仪,捕捉到一系列余震数据。数据显示,坡折(2#监测点)相对谷底监测点(1#监测点,二级阶地高程)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一般放大最大可达3.4,最小为1,说明坡折部位的地震动能量大于谷底部位。阿里亚斯强度计算显示,坡折部位阿里亚斯强度最大值为0.004 855 m/s,谷底部位阿里亚斯强度值最大为0.003 145 m/s,前者约为后者的1.5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系数最大可达6.9。傅里叶频谱分析可知,1#监测点主频范围为4.81~22.81 Hz,2#监测点主频范围为3.31~20.94 Hz,说明局部孤突地形并不影响坡体接收到地震波的丰富程度。通过与桅杆梁监测成果对比,说明了软弱覆盖层地震波的低频部分有放大作用,而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三面临空山体表现更显著的放大效应。研究认为,地震条件下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动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因而在这些地区较易达到岩土体的强度极限,从而增加震裂、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和规模,在进行山区工程选址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局部地形的放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54.
以JPEG图像为载体,探讨了一种修改JPEG图像量化表的信息隐藏方法。由于JPEG图像编码信息损失主要发生在量化过程,因此,首先通过计算JPEG图像量化后的DCT系数和反量化后的DCT系数之间的差异寻找信息隐藏的最佳位置;其次修改量化表相应的位置数值,将隐藏的信息嵌入到相应位置,使之与原始系数之间的差异最小,以保证JPEG图像信息损失最少。  相似文献   
955.
以直径20~50 mm,高径比为2︰1的粉砂岩、花岗岩和大理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尺寸变化和岩性对岩样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并分析产生尺寸效应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尺寸的增大:3种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吻合度逐渐增强;粉砂岩及大理岩的破坏形式由单斜面剪切破坏向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发展,花岗岩主要以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为主,破坏程度均逐渐增大;3种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整体呈增大的趋势,且在直径20~30 mm之间增幅较大,30~50 mm之间增幅较小;不同岩样的破坏形式大致相同,但应力-应变曲线离散性、峰值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破坏程度有所差别。泊松比无明确尺寸效应特征,使用电阻应变片式的局部测量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岩石试件的变形特征。产生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岩样本身的不均质性,其次为端部效应。  相似文献   
956.
公颖  周小珊  董博 《暴雨灾害》2018,66(4):373-382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008—2013年6—8月中国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与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生成的逐小时融合降水产品(0.1°网格数据集)和2001—2012年6—8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平均日降水频率的大值区位于辽东地区,这与该地区位于千山—龙岗山山区和夏季低层盛行偏南风密切相关。(2)辽宁地区平均小时降水率大值区也分布在辽东,辽东南为大值区的中心,主要原因为其一,该地区位于中低层比湿场的湿舌处,其二,该地区夏季中低层盛行的西南风遇千山—龙岗山被迫抬升形成中低层上升速度中心。(3)辽宁省降水日变化特征明显:辽西山区、辽宁西北部、辽东—东南部山区为午后到前半夜降水峰值频发区,而中部平原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为凌晨降水峰值频发区。(4)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过程和天气系统同时影响日降水峰值发生时间,当天气系统较为稳定的处于发展初期和后期时,其影响区域内降水日变化符合前述规律,但当天气系统明显发展或移动,其影响区域内日降水峰值多数发生在该时刻附近。(5)降水日变化规律与天气类型关系不是很大,即在各类天气系统诱发的降水过程中,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降水日变化规律均存在。(6)辽宁地区西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丘陵、南临海洋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环流及夜间到凌晨加强的由海到陆的西南风暖湿气流是其降水日变化特征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7.
刘林  周迅  叶永红 《华东地质》2014,(4):305-310
本文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马鞍山地区浅层地下水中19种水化学指标数据的离散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DS、Fe、Mn、F、NOi可作为该地区人为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表征指标.对上述五种指标的综合分析显示,马鞍山地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三个区:西北区以马鞍山主城区及郊区为代表,主城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大,郊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东南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中等;西南区及丹阳、新市镇和薛津镇一带地下水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程度小.  相似文献   
958.
GRACE-FO(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Follow-On)是美国和德国联合发射的两颗编队重力卫星,用于接替GRACE卫星继续对地球重力场进行观测.本文基于简化动力学方法,使用星载GPS观测数据,对GRACE-FO卫星进行精密定轨研究,通过载波相位残差分析、重叠轨道比较、与参考轨道对比、卫星激光测距检核和星间测距检核五种手段来评估轨道精度.结果表明:两颗GRACE-FO卫星载波相位残差均在6.7~7.2 mm之间,重叠轨道各方向RMS(Root Mean Square)精度在1 cm左右.与德国地学中心GFZ发布的参考轨道对比后发现,GRACE-FO卫星3D-RMS优于2 cm,其中径向和法向轨道残差RMS值均在1 cm左右,两颗卫星对应方向(如径向-径向)残差序列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5和0.79,证明两颗卫星轨道误差分布相关性较高.SLR (Satellite laser ranging)检核和KBR (K-band ranging)检核结果表明,解算的简化动力学轨道精度整体优于2.4 cm,与参考轨道精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9.
960.
本文对中国石化总公司镇海炼化公司算山码头1^#泊位进行了我国首例以水流作用为主的15-25万t级超大型油轮的靠系研究。研究重点为靠泊方式,靠泊时的附加水体质量,靠泊时间的择优,靠泊速度、水流对系泊在码头船的斜向推开力,取得与实践相符的成果,并已为日常作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