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5篇
  免费   812篇
  国内免费   802篇
测绘学   477篇
大气科学   812篇
地球物理   806篇
地质学   2244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45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82家勘察设计企业获此殊荣本刊讯报道为引导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工程勘察设计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82家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予以通报表扬并授予"全国先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称号。近年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队伍素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完成了高速铁路、载人航天、奥运工程、世博场馆、保障性住房项目等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对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  相似文献   
992.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波  郑永光  蓝渝  周康辉  刘鑫华  毛旭 《气象》2017,43(7):845-85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3.
综观目前气象科普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传播主体较为分散,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不足,对公众的吸引力、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文章对科普知识内容和传播建设进行了构思设计,提出了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突破点开展系统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建议由专业的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科普服务知识内容库建设,气象科普知识内容库首先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进行建设,而后逐步覆盖气象科普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渠道建设高公信度气象科普传播体系,尤其应重视借助新兴“短、平、快、广”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可采取内容库授权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气区山西组山2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延长油气区山2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和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山2段储层砂岩以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砂岩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1、A2和B期的成岩演化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19.5%和14%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溶蚀作用增加的新孔隙平均为1.7%。  相似文献   
995.
山西黄土塬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不稳、黄土厚度变化较大且高程变化剧烈,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总结出了层析静校正和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区内不同波长的静校正问题.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勘探精度以及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在内蒙古1:5万蘑菇山幅、柴河源幅、苏河屯幅、兴安幅四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首次在中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发现木瑞组,二者为整合接触关系。该组岩石类型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砾岩,出露不完整,从而证明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历经陆相山间盆地堆积,具快速堆积特点。该组可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标志层,对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期间地质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徐春华  范小秦  邓强 《江苏地质》2013,37(2):193-202
油藏已开发区测井二次解释的目的是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三叠系克下组油藏砂砾岩储层解释为例,探讨了测井二次解释几个关键参数的选择和取舍,认为已开发油藏由于有了更多的后期生产井产出资料,可以对油、水层的认识更准确,测井二次解释参数的取舍才会更为合理,对油藏储层的认识会更可靠,对储层的性征剖析更深入.因此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储量数据.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耕地呈扩张趋势,现有研究关注其自然因素驱动力,对人文因素驱动力,特别是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关注较少。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且末绿洲,采用最大似然法和人机交互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1972,1990,2001,2011年影像中提取耕地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时空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增加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探讨了绿洲耕地扩张的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复种指数波动上升;人口增长、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等因素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该绿洲耕地面积的扩张。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因素是近10年绿洲耕地迅速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地磁场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的周期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1、第10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10)模型和日长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地磁场磁矩、能量、西向漂移等参数的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的周期分量及其时变特征.结果表明,1800~2005年期间,偶极子磁场长期变化有82年和48年准周期分量,它们与日长变化的周期没有直接关系.非偶极子磁场参数的长期变化与日长变化有66年和32年准周期分量,66年准周期比32年准周期强.在66年准周期分量,西向漂移比日长变化超前8.8年,非偶极子磁场能量比日长变化滞后15.6年.日长十年尺度波动和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起源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Hadley环流与北太平洋涛动的显著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11~4月)Hadley环流与北太平洋涛动(NPO)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0°~30°N区域里最大质量流函数来描述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随时间的演变,利用(20°N, 180°~160°W) 和 (60°N, 180°~160°W) 区域平均的标准化海平面气压差代表NPO强度.结果表明,冬季北半球Hadley环流与NPO的变化形势非常一致,两者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70年代前处于负位相,80年代之后处于正位相),同时还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Hadley环流变化与NPO异常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这种强相关性在大气环流场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研究还揭示,太平洋地区10°~30°N下沉支和40°~60°N上升支的异常运动可能是这种关系存在的主要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