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周志强 《地质论评》1981,27(2):93-95
1964年,宋长起、周志强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米钵山测制奥陶系剖面时,于天景山石灰岩顶部之黑灰色薄层灰岩中采获了丰富的三叶虫化石。这个动物群除了本文描述的Tongxinas-pis外,还包括Ampyx,Glaphurina,Gog,Hammatocnemis,Jiuxinella,Lonchodomas,Mendol-aspis,Phorocephala,Placoparina,等属,其时代是早奥陶世阿仑尼克期末期。 Tongxinspis是兼有 Harpina亚目和 Trinucleina亚目特征而  相似文献   
32.
湘鄂西部地区晚奥陶世三叶虫相和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湘鄂西地区 8个晚奥陶世剖面的 3个时段 (Caradoc中期 ,晚期及 Ashgill早期 )地层作了详细采集 ,获得了丰富的三叶虫材料 ,根据动物群的组成、分异度和各组成分子的相对丰度 ,识别出外陆棚—棚外深水区的 9种三叶虫相 ,它们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逐渐过渡更替的特征。根据水中浮游类型三叶虫 (圆尾虫类 )的分异度、相对丰度以及与它们共生的底栖三叶虫生态特征 ,对各种三叶虫相所指示的水体深度作了推测。三叶虫相研究表明 ,区内Caradoc中期处于海侵高峰 ,古地理样式显示了以拉张为主的区域构造背景 ;Caradoc晚期开始发生持续海退 ,同时扬子陆块南缘受到构造挤压 ,广大外陆棚区地形变得起伏不平。晚奥陶世古地理变迁证明华夏和扬子陆块的会聚事件始于 Caradoc晚期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上扬子区西北缘米仓山地区 9个剖面的详细采集 ,在宝塔灰岩 (组 )的 Xenocyclopyge jaskovitchi- Sagavia chuanxiensis三叶虫间隔带 (Caradoc中期 )获得了十分丰富的三叶虫。依据动物群的组成、属的分异度和各个属的相对丰度 ,识别出 4个与深度相关的三叶虫相 :Ovalocephalus- Dislobosaspis相和 Panderia相 ,仅含少量的cyclopygid较浅层浮游的 Microparia(Microparia) cf.speciosa,代表了浅外陆棚的环境 ;Amphytrion- Ovalocephalus相和 Cyclopyge- Cyamella相则出现了较多的在较深水域浮游的 cyclopygid分子 ,属的分异度大大增高 ,代表了深外陆棚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