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质学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扬子西缘岩浆岩广泛发育,构成了"康滇地轴"的主体.新元古代岩浆岩尽管在地表上各杂岩体呈独立圈闭的形式出现,但主要的岩石组合与时代都可以对比.按侵入时序和岩石类型,可划分为辉长岩-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二长-正长花岗岩3个岩石组合系列.  相似文献   
42.
位于浙西南松阳地区八都杂岩的斜长角闪岩是构成前寒武纪基底的主要变质岩之一,但其原岩类型与变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微区化学成分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发现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类型为高铁拉斑玄武岩,可能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石榴石核部保存有进变质信息,峰期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边部)+浅闪石+斜长石(An=40~43)+单斜辉石+黑云母+钛铁矿;退变质阶段(M2)以阳起石+绿泥石+榍石±黑云母±钛铁矿等退变质矿物组合为特征.结合地质温压计、变质相平衡模拟,获得峰期变质阶段(M1)温压为710~740℃、800~850 MPa,退变质阶段(M2)温压为~440℃、~480 MPa;其变质演化过程具有顺时针型P-T演化轨迹.通过区域对比,八都杂岩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时代可能为印支期,并经历了印支-华南-华北板块的俯冲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43.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发生变质变形,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3期变质变形序列:S1变形期,NW向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包裹体矿物,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泥质)和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长英质);S2变形期,区域性宽缓褶皱及NE向缓倾透入性片麻理,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定向分布的基质矿物,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泥质)和石榴子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长英质);S3变形期,NE向陡倾透入性片麻理及韧脆性断裂大部分被花岗斑岩脉填充,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周围退变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泥质)和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长英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显示顺时针近等温降压(ITD)型的p-T演化轨迹,S1-S3变质变形反映出从俯冲碰撞到快速折返冷却的演化过程,伴随S3同期侵位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将该演化过程完成时间约束在229.7 Ma,可能是浙西南地区对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俯冲-碰撞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44.
药用矿物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二十年来,由于多学科人士积极参与矿物药的研究,逐渐促进了一门新的应用学科-药用矿物学的产生。药用矿物学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矿物药资源,矿物药成分,矿物药化学成分,矿物药物性,结构、炮制、古籍考证等诸多方面,药用矿物学是一门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45.
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的时代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变质地层以及岩浆片麻岩中变质地层残片或包裹体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在康定地区辉长–闪长质片麻岩中,表壳岩包体—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和宝兴地区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8.6 Ma和826±13 Ma,代表了它们的原岩——酸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的形成年龄;泸定地区变质岩层中长英质糜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9 Ma和818±8 Ma,代表了中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茨达地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年龄分别为830±7 Ma和827±10 Ma,代表了其原岩火山–沉积建造的形成时代。以上数据表明,所谓的结晶基底都是新元古代的产物,在形成时间上与盐边群、盐井群等褶皱基底的相一致,只是变质程度上略有差异。因此该区并不存在古老(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46.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本厘清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组合及可能的成矿过程,认为道伦达坝二道沟矿区铜多金属矿为中高温热液脉型,受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板岩层内北东向断裂及褶皱构造的控制,前进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及其集聚和运移的热动力条件,而围岩地层提供的金属元素保证了矿体的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47.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质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质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48.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老柞山金矿经历了早、晚两期成矿地质作用。通过对矿质来源、控矿构造、流体特征、成矿时代等控矿因素的分析 ,确定早期成矿作用为中高温热液蚀变岩型 ,矿体受北西西—东西向张性断裂控制 ,成矿年龄为 (2 39± 34 )Ma,与华力西晚期的岩浆活动有关 ;晚期成矿作用为中温热液充填脉型 ,矿体受北北西—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 ,其成因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有关。两期成矿作用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上地幔 ,并有部分壳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49.
拜仁达坝矿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坡银多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又一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勘查院对矿区进行了详查①.对矿床的成因、成矿流体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0.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群中分布一套含石榴石、角闪石的二长片麻岩,发育典型石榴石"白眼圈"反应结构,但其成因及变质演化目前尚不明确.运用矿物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结合全岩主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3个阶段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变斑晶内部的包裹体矿物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Grt1+Amp1+Pl1+Q),变质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和基质矿物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Grt2+Kf2+Pl2+Bt2+Q),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白眼圈"后成合晶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Amp3+Pl3+Bt3+Ilm).矿物地质温压计和相平衡模拟估算的3阶段P-T条件分别为:进变质阶段为600~700 ℃/0.60~0.65 GPa,变质峰期为800~820 ℃/0.94~0.96 GPa,退变质阶段为550~700 ℃/0.56~0.71 GPa,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PTt轨迹显示顺时针型式,具有近等温降压(ITD)特征,暗示其经历了地壳加厚和快速折返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原岩为准铝质A型花岗岩,含有少量幔源组分,形成于造山后的陆壳拉张环境;锆石U-Pb定年呈现二阶段年龄特征,成岩年龄为1.83~1.85 Ga,表明石榴角闪二长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变质年龄为220~230 Ma,显示了印支期变质作用对古元古代花岗岩的改造,是浙西南地区对印支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过程的响应,也为浙西南地区印支期造山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