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水溪庙不对称层状伟晶岩─细晶岩岩脉生根于黄玉钠长石花岗岩中,其底板部分多以钠质细晶岩为主,顶板部分多以钾硅质伟晶岩为主,中间部分则往往以上述二种岩性的韵律式互层为主。笔者认为,岩脉的母岩浆应该与黄玉钠长石花岗岩的母岩浆相同,是一种富含F、Na的残余花岗质熔浆。岩脉自底板至顶板在组分和结构上的规律性变化,与这种特殊熔浆在岩脉环境下的分异演化、F含量的涨落和黄玉的周期性晶出以及熔浆结晶的动力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矿产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新能源矿产调查工程”,按照工程总体部署,主要开展了黔西、川南、新疆准南、东北三江等地区煤层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柴达木盆地北缘油砂、油页岩地质调查,全国液化、气化等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调查、综合评价与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获取了大量基础数据,取得了川高参1井、杨煤参1井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和重要进展,初步掌握了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特殊用煤资源家底。该工程取得的成果在煤层气等行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提振了煤层气勘探开发信心,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地质调查深度融合,促进了非常规油气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埋藏成岩过程中绿泥石化学成分的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绿泥石广泛存在于各种岩石和地质环境中,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反映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采集了塔里木沉积盆地钻孔中样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技术,探讨埋藏成岩过程中绿泥石化学万分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绿泥石的种类、结构式中的主要元素和埋藏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研究的绿泥石类型主要为铁斜绿泥石(辉绿泥石两类,随深度的增加,其在分类图上逐渐向Fe含量增多和Si含量减少的方向分布,绿泥石结构式中Si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Al^TV、Fe^2 和Fe/(Fe Mg)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计算结果显示,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40-187℃,本研究地区的古地温梯度为:31.2℃/km。  相似文献   
14.
周凤英  朱金初 《矿物学报》1995,15(3):259-264
癞子岭黄玉云英岩矿物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研究揭示黄玉云英岩是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结晶产物。而黄玉云英岩中岩浆作用与交代作用特征并存现象则是低温成岩熔体在结晶过程中共存的热液对已形成的矿物产生水岩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未熟—低熟石油的生烃母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低,而烃转化率却较高,主要形成于咸水、还原环境特点,明显有别于我国东部古近系—新近系的烃源岩。特别是目前在柴达木盆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80%为未熟—低熟石油,更是与我国东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具有明显的不同。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近80%为未熟—低熟石油。为了了解柴达木盆地这种异常富集未熟—低熟石油的根本原因,本文借鉴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改进传统提取干酪根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保留干酪根中原有的生物形态与结构,采用将干酪根与全岩光薄片的荧光显微组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柴达木盆地未熟—低熟石油主要的、真正的生烃母质是丛粒藻及颗石藻。  相似文献   
16.
胶东台上金矿床矿物中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凤英  李兆麟 《矿物学报》1991,11(4):403-412
胶东台上金矿床是近年来刚探明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矿体产于滦家河花岗岩体内部,成矿热液主要来自滦家河花岗岩体中的含矿粒间溶液。成矿热液的盐度为5.5~9.0wt%NaCl,密度为0.76~0.92g/cm~3,富含K~+、Na~+、Ca~(2+)、Mg~(2+)、SO_4~(2-)、Cl~-、F~-、HCO_3~-以及挥发分(H_1O、CO_2、CO),并由于这些挥发分的存在,使金易与[(HS)~-]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存于溶液中及迁移过程中。当断裂形成时,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经历了瞬时减压沸腾作用,导致p、T、pHfo_1等物理化学条件明显改变,含矿粒间溶液迁移和富集,在适宜地点沉淀成矿。台上金矿床形成于弱碱、弱还原的化学环境中,220~300℃,(300~600)×10~5Pa的温压条件下,是一个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对已知勘探矿区,在物探工作已完成的情况下,作任意形体重磁异常的正演计算,目前常采用的电算方法有直立线元法、正方形体元法、表而积分法及多边形截面法等。每一种方法在适当勘探条件下,都有其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我们认为,中国地质大学陈钟琦老师编制的多边形截面法电算程序,在形体逼近、勘探资料充分利用及对重磁异常正演计算精度上都较其它方法更适合于安微庐江矿区进一步的评价工作。为计算重磁的剩余异常,解决深部盲矿体存在与否,我们采用了多边形截面法程序Ⅰ、Ⅱ进行了资料处理。计算结果表明:只要合理选用野外资料,恰当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多边形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因其丰富的储量和清洁低碳的属性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在未来30~50年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和比重还会继续上升,预计在2040年前后将成为第一大能源。科学分析天然气全球供需格局和研判其未来变化,是科学制定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全球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严重分离,形成了基本的天然气供需格局。但新世纪以来,天然气领域全球出现了许多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天然气的供应格局,2013年的俄乌争端将改变了天然气的贸易格局,固有的市场体系必不可免地随之改变。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将大大高于产量的增速,天然气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本文提出了我国天然气发展的战略思路,对我国天然气需求的供应保障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为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及其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社会财富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是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动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或资源性产品消费将陆续进入准近饱和状态,消费结构的改变,致使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在工业化中期开始陆续到达人均消费极限值,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变迁;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使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到达极限值;强调国家集团或大国资源消费增长极限的到来是导致全球性矿产资源消费增长周期结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