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张翼  顾铁  陈聪  饶太国  吴鹏 《四川测绘》2008,31(5):204-207
本文详细介绍了建立在"四川网络GPS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基础上的服务器型网络RTK系统的安装、配置等具体建设情况,并对比了这一新型的系统和网络RTK系统在工作方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72.
成岩流体酸碱性对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从酸性和碱性成岩流体演化角度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成岩流体酸碱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依据大量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常规物性测试和高压压汞,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和神府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孔隙成因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探讨了致密砂岩储层酸性和碱性成岩流体环境的识别、分带、分布和发育的各类伴生孔隙,并分析了成岩流体环境的演化过程及物性响应特征。在埋藏过程中,工区上组合层系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的成岩流体演变模式,下组合含煤层系经历了酸性-碱性的成岩流体演变模式。酸性成岩环境以长石溶蚀、石英加大和自生高岭石沉淀为主要特征,发育长石溶蚀孔、黏土矿物晶间孔等孔隙类型,孔喉半径较大,储层质量相对较好;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溶蚀、自生绿泥石沉淀为主要特征,以石英溶蚀孔、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孔喉半径较小,储层质量相对较差。酸碱过渡带致密砂岩储层介于两者之间。但是每类储层的物性和孔喉结构变化较大。成岩流体环境在纵向上呈现分带特征,自上而下发育碱性带、酸碱过渡带、酸性带、酸碱过渡带和碱性带,不同地区之间分带深度边界有差别;在酸碱过渡带中,局部地区发育酸性带、较弱酸性带和较弱碱性带。   相似文献   
73.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六苴铜矿是云南楚雄盆地重要的砂岩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晚白垩世,六苴铜矿区沉积环境从曲流河演化为氧化--咸化湖泊,形成了边滩、决口扇和水下扇等有利相带。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或埋藏阶段,在古新世元永井早期,马头山组下段(主含矿层)埋深至928m时,含矿热液向有利沉积相带运移,这个过程可能延长至元永井末期(56Ma),当时主含矿层埋深至3400m。进入始新世改造期,形成了一些细铜矿脉。  相似文献   
75.
吴鹏  卞晓丰 《气象科技》2013,41(6):1021-1025
2010年1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始提供高分辨率产品,中国气象局TIGGE (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数据接收完整性受到较大影响,数据丢失量大,针对此问题,对数据接收环节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数据共享软件(全球气象数据共享系统)使用的TCP传输协议在高带宽、高时延网络环境下存在性能瓶颈,制约了当前网络吞吐量的提高,不能满足每天大数据量的传输要求。通过对TIGGE系统的TCP接收窗口大小进行调整,提高了TCP协议性能和当前网络吞吐量。调整后,中国气象局数据接收情况与全球其他业务中心基本一致,实现了对全球各中心数据的完整接收。  相似文献   
76.
白云岩是滇东北、黔西北、川南地区广泛出露的岩石之一,也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最主要的容矿围岩。该成矿域内铅锌矿床(矿点、矿化点)主要产于粗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硅质条带白云岩中,其次为白云质灰岩。在会泽铅锌矿区,按其成因可以划分为沉积成岩成因和热液蚀变成因。沉积成岩成因白云岩呈层状、产状稳定,而热液蚀变成因白云岩呈团块状、不规则状  相似文献   
77.
滇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中部,是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光炽,2002),也是我国重要的Pb、Zn、Ag、Ge等生产基地之一。区内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地层(主要是中-粗晶白云岩)中,矿床特征与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MVT)有较多相  相似文献   
78.
一、现代地图学的产生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3个分支学科组成的。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多年来,地图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新学说被提出。早期的地图理论研究侧重于地图的数学基础、制图技术方法和制图综合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9.
顾茗心  李余生  余扶树  吴鹏 《云南地质》2013,32(1):23-25,17
富PGE、S不饱和峨眉山玄武质幔源岩浆,沿断裂上侵,形成上下岩浆双层结构.在次闪岩相中下部形成与基性-超基性有关的Cu-Ni-PGE磁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80.
黄土隐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了解其物源变化对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大气环流模式和亚洲季风演变至关重要。哈尔滨荒山剖面地层出露厚度大,地层连续,保存了松嫩平原最完整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此外,重矿物在河流源-汇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风成沉积物中较少。定量矿物学方法分析速度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因此,我们对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自动定量矿物分析及年代学(OSL、ESR和14C)测试,以期了解哈尔滨黄土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的物源变化。结果表明:TIMA方法鉴别的矿物种类高于传统方法,且TIMA定量的重矿物含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揭示的重矿物组合基本一致。黄土-古土壤序列在15.1 m(234.2 ka)上、下地层的20—63μm组分的铁板钛矿、闪石类、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铬铁矿、榍石、辉石以及重矿物特征指数(ZTR和GZi)等存在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然而,除了铁板钛矿和独居石外,<20μm组分并没有表现出如此特征。黄土-古土壤序列上、下地层重矿物组成的差异指示了哈尔滨黄土物源的变化。15.1 m以下,哈尔滨黄土除了接受松嫩沙地的近源粉尘贡献外,也有远源(比如,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粉尘的贡献。随着干旱化气候的加剧,松嫩沙地范围扩大,使得15.1 m以上黄土的远源贡献比例减少,近源贡献显著增加。即增强的气候干旱化导致的松嫩沙地粉尘源区范围扩大,是哈尔滨黄土物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