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2篇 |
免费 | 976篇 |
国内免费 | 5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9篇 |
大气科学 | 422篇 |
地球物理 | 544篇 |
地质学 | 2347篇 |
海洋学 | 568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328篇 |
自然地理 | 4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6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温度改性水玻璃固化黄土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硅化法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主要化学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固化效果需要对水玻璃溶液进行改性。对温度改性水玻璃溶液固化黄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化学组成和矿物成分分析、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温度改性水玻璃固化黄土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20~8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玻璃固化黄土的强度有明显提高;X射线衍射图谱中部分矿物衍射强度降低并出现密集低矮的非晶质物相峰群;SEM图像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凝胶薄膜增多;MIP(压汞试验)数据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孔隙表面积增大。水玻璃溶液固化黄土的强度随温度增加的机制在于:生成的非晶质物相和凝胶薄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促使最可几孔径的减小和小孔隙的增多,强化了骨架颗粒的连接强度,并将骨架颗粒黏结成为一个空间网状整体,从而改善了土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62.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相似文献
63.
基于3S的近15 a新疆LUCC时空变化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以2004—2005年度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多层环境要素数据库、野外定点调查分析等数据,采用多要素综合分析的解译方法,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综合判读并提取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05年近15 a来新疆LUCC时空数据。从现状、动态变化等方面对LUCC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进一步说明了新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结果显示,新疆的耕地、林地、水域、建设地面积都有所增加,耕地的年变化率最大;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与压力的关系以及压缩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选取东营凹陷6个砂岩样品进行了增压减压实验,结果表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降低而升高,但不会恢复到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水平。低渗透储层比中高渗透储层具有更好的应力敏感性,但是降压后其渗透率恢复能力却不如中高渗透储层。砂岩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孔隙体积回弹系数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并且压缩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度的降低而降低,岩石压缩系数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呈二次多项式,该公式对东营凹陷油藏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与玄武岩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大兴安岭中生代流纹岩类可划分为高Ti流纹岩和低Ti流纹岩。高Ti流纹岩类与亚碱性系列玄武岩类紧密伴生 ,两者在地球化学上构成连续变异系列。低Ti流纹岩类则与碱性系列玄武岩类构成地球化学双峰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两类流纹岩与该区同期玄武岩类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起源于地幔柱亏损成分的亚碱性系列玄武岩浆经过单斜辉石、斜长石、磷灰石、锆石的分离结晶 ,形成亚碱性系列低钾玄武岩→高钾玄武岩→高Ti流纹岩演化系列 ;起源于地幔柱富集成分的碱性系列玄武岩浆侵入下地壳 ,使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 ,形成碱性系列玄武岩 -低Ti流纹岩双峰态组合 相似文献
67.
为完善海洋工程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根据相关实践经验,从原则和依据、定位、生态空间和生态景观格局、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生态修复和补偿以及监测计划和保障等方面提出生态建设方案的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前、项目规划、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设置方案的程序,并以案例项目具体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海洋工程项目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生态建设及其相关活动需重新定义、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无制度和规范保障以及方案编制缺乏整体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68.
69.
向阳坪铀矿床是近年在苗儿山地区发现的重要矿床,绿泥石化是向阳坪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本文对向阳坪矿床发现的铀-绿泥石型矿石的蚀变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合电子探针原位微区分析,查明了绿泥石相关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获得了其化学定量分析结果,划分了绿泥石的种类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泥石性质及其对铀成矿的启示。结果显示,向阳坪铀矿床绿泥石可分为黑云母蚀变型、裂隙充填型、铀矿物相关型和黏土矿物吸附铁镁质转变型4种。铁硅协变图解表明向阳坪矿床主体为铁镁绿泥石,部分为蠕绿泥石,含少量的密绿泥石。据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绿泥石形成温度变化范围为190~265℃,平均239℃,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其形成机制包括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2种。绿泥石化为铀成矿过程提供了所需的环境,促进了铀的活化、迁移并最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70.
这次鄂陵湖积雨云态,是比较典型的小尺度强对流云系演变实况记录,是局部地区强对流性天气的一个实例。分析认为,它属于青藏高原局地地形性雹暴类云态,是高原特殊云之一。由于尺度小,历时短,在500毫巴形势图、地面图及卫星云图上均无反映。 一、产生强积雨云的地形概况 图1是鄂陵湖附近1500平方公里以内的简略地形地貌示意图。两湖地区海拔4300米左右,地表约60%为高原牧草覆盖,是一个宽阔暖湿的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