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青藏铁路碎石护坡-热管复合措施的补强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铁路高温冻土区的普通路基和保温材料路基均处于热不稳定状态, 需要对它们增设碎石护坡-热管复合措施来强化处理, 新增设的补强措施对路基下部冻土的保护效果如何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因此, 对北麓河高温高含冰量路段增设了碎石护坡及热管的复合补强措施后路基下部土体的热状态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普通路基在增设补强措施后, 人为冻土上限进一步抬升, 阴阳坡下均出现显著的降温趋势, 且路基下温度场逐渐趋于对称, 降温范围逐渐向路基中心及深部发展, 路堤中心深部地温仍处于增温状态, 但增温趋势明显缓减; 保温材料路基在增设补强措施后, 人为冻土上限也进一步的抬升至保温板附近, 融化夹层在2个冻融周期后消失, 路堤中心温度在2个冻融周期后出现了降温趋势. 这些效果说明, 补强措施在调控路基内部及下部多年冻土温度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沥青路面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沥青路面是寒区道路工程主要路面类型之一, 其对热量的吸收易诱发寒区道路病害. 在青藏高原北麓河试验场对沥青路面和天然地表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通量进行了观测, 对比分析了两种地面类型在能量辐射方面的差异. 结果表明: 天然地表的反照率是沥青路面的2~3倍. 沥青路面和天然地表的辐射通量总体呈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特点. 到达沥青路面的向下长、短波辐射量均大于天然地表, 沥青路面向上的长波辐射通量大于天然地表. 2009年9月-2010年8月沥青路面的净辐射量比天然地表多302.2 MJ·m-2, 2010年9月-2011年8月向上的短波辐射相对增加, 使得沥青路面的净辐射量仅比天然地表多28.21 MJ·m-2. 在5 cm深度, 沥青路面的温度比天然地表高约1.15~8.6 ℃. 对短波辐射的削减和对长波的吸收是其净辐射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在能量辐射方面的差异是造成沥青路面吸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多年冻土中含有大量地下冰,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导致多年冻土退化,地下冰融化,部分水分被释放并参与到区域水循环之中,改变了区域水文状况.冻土退化-释水的过程在监测上面临较大困难,无法提供直接让据,但其长期累计的效果在宏观水文过程中表现显著.为此,利用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湖泊水位变化监测以及地区水文情势变化研究成果,探讨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层中的地下侣冰作为一种潜在水"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多年冻土退化较强烈地区,补给源头在多年冻土区的封闭湖泊水位上涨、地下水位上升,排除其它补给量增加的可能性后,多年冻土地下冰很可能是补给水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8,他引:29  
吴青柏  朱元林  施斌 《冰川冻土》2001,23(2):200-207
冻土与人类活动及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冻土环境、生态环境变化和冻融灾害及工程稳定性变化,因此,人类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变化及冻融灾害问题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冻土研究的重视。人类工程活动加快了冻融过程变化,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从冻土稳定性、地面敏感性评价;冻土环境与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相互关系;冻土环境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冻土区生态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5.
The change of frozen soil environment is evaluated by permafrost thermal stability, thermal thaw sensibility and surface landscape stability and the quantitatively evaluating model of frozen soil environm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ng model of frozen soil environment is calculated by 28 grou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long Qinghai-Xizang Highway.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rmal thaw sensibility and freezing and thawing processes and seasonally thawing depth, thermal stability and permafrost table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ground temperature and seasonally thawing depth, and surface landscape stability and freezing and thawing hazards and their forming possibility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mal stability, thermal thaw sensibility and surface landscape stabilit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and predict the change of frozen soil environment under human engineering action.  相似文献   
66.
工程活动下多年冻土热稳定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提出了用季节融化层底板到潜在季节冻结深度区间沉积物融化所需要的热量与季节冻结层底板温度升高至0 ℃所需要的热量之和(Qt), 与夏半年土体吸收的热量(Q+)的比值来描述冻土热稳定性(ST=Qt/ Q+). 根据青藏公路沿线地温温度场的监测资料,对多年冻土热稳定性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多年冻土热稳定性与年平均地温、多年冻土顶板温度和季节融化深度间的关系. 根据人类工程活动对多年冻土影响,将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分为4类:热稳定型、热稳定过渡型、热不稳定型和热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67.
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   总被引:120,自引:46,他引:120  
马巍  程国栋  吴青柏 《冰川冻土》2002,24(5):579-587
基于已有的或正在进行的研究结果, 提出为应对高温冻土和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 必须改变沿用的消极被动保护冻土的措施, 采用积极主动的保护冻土措施, 即冷却地基的办法, 以确保工程的稳定. 分别从通风管、抛石护坡与碎块石互层通风、热棒(桩)、遮阳棚、热半导体保温材料和人工冻结技术在多年冻土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可以看出, 作为主动的地温调控技术, 这几种措施在不同的范围内均有效果, 都可以有效地抬升多年冻土上限, 保护冻土路基稳定性. 因此, 主动的地温调控技术作为保护冻土路基的措施是一条可行的方法, 可以不同程度的在寒区工程建设中使用.  相似文献   
68.
冻土受冻土层上水和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均匀、不对称变形。因此,开展冻土区土壤水分的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归一化相对湿度的概念,首先利用晴天风速较小的上午时刻的地表温差估算地表的简化热惯量,再利用日最高地表温度和最低地表温度得到归一化相对湿度。实验证明,本方法提供了一种估算土壤湿度的方法,但是为了得到更深层(大于40 cm)的土壤湿度,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段冻土过程的变化和控制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青藏公路沥青路面下冻土地温观测,分析冻土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青藏公路楚马尔河高平原段的地温温度场的一年观测结果,分析活动层的热状态,并通过热状态方程预测人为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给出了冻土变化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70.
天然气水合物CT实验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水合物预计是21世纪重要新能源,其作为温室气体释放对气候环境可能产生破坏性影响.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具备良好的气水合物形成条件.采用CT技术进行气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直观、准确、定量观察和计算气水合物的内部结构、产量和成长质量.本文初次给出用CT方法进行气水合物实验的技术原理、装置设计、计算公式、特征参数等,为多孔介质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