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8 毫秒
51.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大冶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六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部碳酸盐盆地、北部碳酸盐斜坡、浅水碳酸盐台地、南部碳酸盐斜坡、南部碳酸盐盆地、东南部碎屑滨海。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不断变浅,至末期,海域普遍抬升而变为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52.
53.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87,自引:2,他引:85  
吴胜和  王仲林 《沉积学报》1999,17(2):252-257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陆相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吐哈盆地温吉桑-米登油田(简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流动单元研究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结构分析、成岩非均质分析、断层封闭性分析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屏障的分布,第二层位通过储层质量评价确定连通体内部的渗流差异。据此思路,对工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进行了  相似文献   
54.
黄骅坳陷唐家河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为水下重力流水道沉积,可划分为3个微相,即水道中心微相、水道侧缘微相和水道间微相。砂体在平面上呈条带状,条带宽度一般为100500 m,厚度一般为210 m。根据储层质量的差异性,重力流水道沉积的储层质量可分为4类,各类储层具有不同的岩性、物性及产能特征。断层、砂体及储层质量的差异分布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岩性圈闭,其中,断层与条带状砂体斜交,导致圈闭规模小。其内储层质量的差异分布及复杂的油水关系,则导致离散、零星的含油分布。这一储层定量模式及油层差异分布模式对重力流水道沉积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曲流河储层在我国各大油田占有很大比例,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被复杂的储层内部构型所遮档,难以应用常规油藏描述方法进行挖潜.为此,从储层构型的起源开始,分析建立储层构型定性及定量构型模式的研究方法,包括露头和现代沉积、探地雷达、高分辨率地震以及经验公式,并对各种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简评.结合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践,分3...  相似文献   
56.
扇三角洲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其成因单元类型及分布特征控制着油气的差异分布及采出效率。关于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已有共识,但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尚存在争议。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湖盆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通过人工实测及无人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槽模拟实验阐明河口坝韵律特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河口坝在整个剖面中占砂(砾)岩体的45.27%,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分别占53.42%和1.31%。河口坝在剖面上呈底平顶凸状,通常由多期增生体组成。当增生体主要由砂岩组成时,呈粒度反韵律特征; 而当增生体主要由砾岩组成时,呈粒度正韵律特征。河口坝整体韵律受控于增生体的垂向叠置样式,既可呈反韵律特征又可呈正韵律特征。当流量、沉积底形坡度等地质条件一定时,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韵律性主要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当沉积物粒度较细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底床摩擦力主控,增生体呈现反韵律特征; 而当沉积物粒度较粗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惯性力主控,河口坝增生体则呈现正韵律特征。  相似文献   
57.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岩心物性及测井曲线对老君庙油田古近系M层进行了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包括沉积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分析等。结果表明,M层为快速堆积下的沉积物,分选差,杂基含量高,总 体属于相对细粒的冲积扇相沉积;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为中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 等。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原始孔隙度,杂基含量高,分选较差的储层原始物性差,主要分布在扇根片流带片流砂坝和扇 中漫流带;相比而言,低杂基含量,分选相对较好的辫流带砂岩受到碳酸盐胶结物的影响大,胶结作用进一步降低了这类 储层物性,使储层整体物性表现为低渗透。杂基含量和碳酸盐胶结是导致储层为低渗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坨七断块沙二段下油组为例,研究长期基准面旋回背景下河口坝构型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沙二段下油组对应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并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若干短期和超短期旋回。随着长期基准面的下降,河口坝越来越连片,坝体上分流河道的规模变大,延伸距离变长;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早期,河口坝的侧向拼接样式以河口坝侧缘相互交错及河口坝之间被泥岩隔开样式居多,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晚期,河口坝的侧向拼接样式主要为河口坝坝主体与侧缘的侧向叠置和河口坝侧缘与侧缘的侧向叠置;同时,随着长期基准面的下降,垂向上河口坝砂体间的连通性逐渐变好,河口坝前积的角度逐渐变小。长期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构型的控制主要通过可容空间的增减,沉积物供给速率的变化起作用。该研究对同类型油气田的砂体预测和剩余油分布的预测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常规压汞等资料,对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不同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宏观物性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最好,为喉道分级的最优参数;运用数据构形的方法确定出了喉道分级界限,建立了储层孔隙、喉道分级标准。综合孔隙与喉道大小的组合及储层孔喉的其他特征,将延长组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划分为六种类型:大中孔粗喉型、中小孔中喉型、中小孔细喉型、小孔微细喉型、细微孔微细喉型和细微孔微喉型。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及不同的产液能力。  相似文献   
60.
综合应用多种岩心分析资料对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主力勘探目的层长8和长6油层组的岩石组构、岩石组分与储层质量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岩石组构与岩石组分对储层质量差异的控制作用。长8末期一次显著的构造事件导致长8与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组分和组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较于长8油层组,长6油层组粒度较细、杂基含量较高,使得原始渗透率较低,并导致更强的压实作用,使得其最终储层质量较差;塑性组分含量高,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原生粒间孔保存较少,并不利于后期溶蚀作用对储层进行改造;喷发岩岩屑含量低使储层早期绿泥石膜胶结相对不发育;富含白云岩岩屑为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长6油层组储层进一步致密化;长石含量高使得自生伊利石含量高,其形成的大量微孔隙导致了渗透率的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