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甘肃武都万象洞位于现代夏季风的边缘区, 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洞内一支石笋WX40D的6个高精度TIMS-U系定年数据和616个样品的氧同位素测定, 建立了28.3~23.0 ka B.P., 分辨率约为10年的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序列. 石笋δ18O记录揭示Marine Isotope Stage 2 (MIS2)早期东亚季风气候具有10~100 a尺度高频震荡特征, 从中识别出北大西洋Heinrich 2 (H2)特强冷事件, 且记录显示该事件开始于24.6 ka B.P., 呈突发式降温之后持续跌宕式降温变化. 对比研究发现, 万象洞石笋δ18O记录H2事件与葫芦洞、天鹅洞的石笋记录有差别, 但是与湖南金滩湾洞穴石笋δ18O记录、33°N太阳辐射强度以及极地GRIP冰心记录变化趋势一致, 表明季风边缘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北半球中纬度太阳辐射能背景、北大西洋冰漂碎屑带的扩张以及低纬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控制, 同时万象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区域气候更易受到与极地气候有密切联系的亚洲冬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0-2016年国际极地研究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在气候系统、全球资源和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人类对它的开发,极地研究也日益成为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核心和热点议题。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10-2016年SCI文章,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国际政策和战略,分析了2010-2016年极地研究的发展格局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年来国际极地研究论文年发文量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幅为3.6%。(2)发达国家及高纬度国家是极地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美国占据绝对优势。(3)在SCI发表的国际极地研究论文来源期刊共计915种,来自57个国家,美国期刊占1/3。(4)结合欧盟极地研究优先领域和文献计量方法得出,极地研究未来新的发展方向侧重于人文及社会因素,重点提倡人类对极地的影响以及新技术应用。建议我国科研人员密切关注国际极地研究的发展态势和进展,鼓励海洋学、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专家有计划地开展极地研究,为我国赢取极地研究国际发言权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国际海洋地质领域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热点,根据国际重要战略规划、行动及海洋地质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采用战略规划解读及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海洋地质领域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得出中国海洋地质领域的研究与布局启示.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领域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看,保持了波动式增长趋势变化,海洋发...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辐射各分量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料比较稀少的山地冰川进行辐射收支研究对于揭示现代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以及冰川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 040 m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10月20日至2009年10月19日的辐射各分童年变化和平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年气温月平均值都高于冰川表面温度,大气是冰川的感热热...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问题成为影响地区稳定及国家关系的突出问题,提升水资源治理水平事关未来资源可持续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SCIE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水治理研究国际发展态势。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上水治理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2007年之后发文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研究多为跨学科研究,但是学科方向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及环境科学领域。从主要国家研究力量分布看,美国占绝对优势,但是平均影响力偏低;中国的水治理研究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0位,论文的篇均被引仅次于德国,排名第二。国际上对水治理的研究主要关注水资源获取、使用及水质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的水脆弱性、适应性及对水需求;决策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及水权;地下水治理、流域治理和综合水资源治理;全球水治理及城市水危机等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间比原认识晚1000万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2月3号,麻省理工学院新闻报道,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发生前,印度板块面积要比通常假设的要小。喜马拉雅山山峰是大约数千万年前大规模构造运动的现代残余,之前的研究大多认为这个碰撞发生在5 000万年前,印度板块迅速北移并向上挤压欧亚板块。当今对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地质跟踪调查显示2个板块碰撞后,褶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