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2篇 |
免费 | 575篇 |
国内免费 | 7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5篇 |
大气科学 | 418篇 |
地球物理 | 530篇 |
地质学 | 2280篇 |
海洋学 | 550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325篇 |
自然地理 | 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沉积物记录的地磁场强度首先提供了模拟地磁场演化的数据约束,其次提供了沉积物的年龄信息. 本文报道了菲律宾海西北部岩芯记录的地磁场相对强度,并结合岩石磁学和沉积学性质探讨了影响强度的各个因素. 除底部红粘土层的局部磁偏角偏转可能揭示了沉积后改造以外,磁化率各向异性和地磁场方向特征表明沉积物为原状沉积. 岩石磁学性质表明沉积物符合磁性均一性,可以记录可靠的地磁场强度. 由于红粘土层及其下部的磁偏角异常,本文讨论其上部约125 ka的结果. 常规归一方法获得的两个地磁场强度参数NRM/ARM(特征剩磁和非磁滞剩磁比值)和NRM/κ(特征剩磁和磁化率比值)与其它记录对比得到时间-深度对比点,对比点之间的年龄为线性内推或者外推. 地磁场强度时间模型上的岩芯氧同位素与全球氧同位素综合曲线一致证明强度结果的有效性和对比的正确性. 磁化率为归一参数的强度大多低于以非磁滞剩磁为归一参数的强度,频谱和相关分析证明NRM/ARM不与ARM和磁性矿物粒度(ARM/κ)相关,也没有轨道周期性,而NRM/κ却与κ和ARM/κ相关,而且有13~12 ka的周期. 由此我们认为NRM/ARM记录的地磁场强度比NRM/κ更好地消除了气候印记. 进一步探讨了超顺磁含量、碳酸钙含量、磁性矿物组成以及磁性矿物粒度变化与地磁场强度差值的关系,发现末次间冰期较高的超顺磁含量和磁性矿物粒度的较大范围变化造成了地磁场强度差值,后者至少造成了90%差异. 中等含量的碳酸钙和较小的磁性矿物组成变化不是磁场强度差值产生的原因. 如何校正磁性矿物粒度变化的影响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2.
地震波传播算子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是制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因素. 广义屏传播算子(GSP, Generalized Screen Propagator)是一种在双域中实现的广角单程波传播算子. 这一方法略去了在非均匀体之间发生的交混回响,但它可以正确处理包括聚焦、衍射、折射和干涉在内的各种多次前向散射现象. 通过背景速度下的相移和扰动速度下的陡倾角校正,广义屏算子能够适应地层速度的强烈横向变化. 这种算子可以直接应用于炮集叠前偏移,通过将广义屏算子作用于双平方根方程,还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炮检距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用于二维共炮检距道集和三维共方位角道集的深度域成像. 本文首先简述了炮检距域广义屏传播算子的理论,进而讨论了共照射角成像(CAI, Common Angle Imaging)条件,由此给出各个不同照射角(炮检距射线参数)下的成像结果,进而得到共照射角像集. 由于照射角和炮检距的对应关系,共照射角像集又为偏移速度分析和AVO(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分析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3.
94.
95.
斜长石韵律环带的结晶速率方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斜长石韵律环带形成的数学模型。从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按非连续机制生长的斜长石晶体结晶速率表达式。该速率表达式具有过饱和→成核→耗尽循环的反馈特征。斜长石中小尺度韵律环带起因于自组织过程,而与环境因素无关。其成因对应着相对静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96.
东准噶尔库布苏南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库布苏南晚古生代后碰撞准铝质过铝质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包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为与寄主花岗岩既相互联系又受其制约.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体具有低锶初始比值I(Sr)和正εNd(t)值,表明花岗岩的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而大量发育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最直接的证据,微粒包体是基性源岩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残余体.与准噶尔碱性花岗岩一样,载荷包体的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是晚古生代后碰撞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之一,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
98.
作者在长期从事江西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地质资料成果的收集、研究和重点考察,运用构造、岩性组合、标志层序列与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对江西及邻区震旦纪前的中新元古界区域褶皱基底浅变质地层及其上的"青白口纪晚期"与南华纪等3套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序列的梳理和时代划分对比,据此提出歙县—德兴蛇绿混杂岩带为华南洋残迹,其南侧的怀玉岛弧属于华夏古陆缘,对新元古代早期的弧缘盆体制和"青白口纪晚期"裂谷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联合制约了西冷岩组岩层展布的总体格局。显微构造,特别是岩石的磁性组构特征证明了区内曾发生过多期构造变形,且有两期最为显著,即早期的水平剪切和随后发生的侧向挤压。本文重点阐述上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0.
金沙江白格滑坡在经历了2018年10月和11月的2次滑动堵江后,在其后缘仍存在K1、K2和K3等3处规模较大的残留崩滑体,并有再次失稳堵江的可能。目前关于残留体稳定性的研究还存在较大争议,多从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其结果依赖于评价者的经验,差异较大。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白格滑坡所在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其残留体变形特征,选取坡高、坡度、坡面形态、临空面、地下水出露、裂缝发育和变形等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白格滑坡残留体进行分区稳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评价结果表明:K1与K2残留体稳定性较差;K3残留体基本稳定,与实际调查状况较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滑坡的评价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