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9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青藏铁路邻侧昆仑山2001年Ms8.1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藏铁路邻侧的地震地表破裂调查显示昆仑山2001年8.1级地震地表破裂明显呈水平左旋走滑性质,地震破裂带主要由NE向的张裂和NW向地震鼓包呈之字型沿昆仑山口断裂线性分布构成。青藏公路邻侧的地震破裂的实际左旋位移量为4.3~4.81m。地震的强烈破坏主要集中在地震破裂带上,在青藏公路附近见其影响范围可延至破裂带南北两侧10~5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2.
青藏铁路沿线的地裂缝及工程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大比例尺野外地质调查和跨季节对比观测,发现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地震破裂、断层裂缝、冻土裂缝与冰裂缝4种不同类型的地裂缝。典型地震破裂包括西大滩古地震破裂、昆仑山南缘地震破裂、可可西里古地震破裂、崩错地震破裂、谷露盆西地震破裂、羊八井-当雄盆西地震破裂;地震破裂规模大,产状稳定,与地震鼓包、地震陡坎、地震凹陷有序组合,是地表构造变形的重要形式,属内动力成因地裂缝。断层裂缝沿断层破碎带定向分布,产状稳定,成群产出,与断层活动、地下水运移、不均匀冻胀存在密切的关系,是构造变形与融冻变形联合、内外动力耦合产生的复合成因地裂缝。冻土裂缝和冰裂缝属外营力成因地裂缝,是冻土与冰层不均匀融冻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地震破裂、断层裂缝和冻土裂缝对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及沿线工程安全具有不良影响,这些地裂缝切割错断路基,形成路面破裂和路基滑塌,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  相似文献   
183.
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出露显生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多期岩浆热事件,良好地记录了印度大陆俯冲导致的构造变形和岩浆热历史。对雅拉香波穹隆不同构造部位的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期构造岩浆事件的高精度测年数据。早期锆石年龄520.4±6.3Ma与536±12Ma指示喜马拉雅地块结晶基底泛非期岩浆侵位时代,晚期锆石年龄揭示新生代碰撞造山不同阶段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时代。其中,45.6±1.2--44.16±0.88Ma反映印度大陆向北俯冲的起始时代,35.00±0.48Ma对应于始新世晚期增厚地壳深部构造热事件年龄,15.67±0.50Ma指示雅拉香波核部花岗岩侵位及穹隆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84.
全球构造是百余年来国际地学界普遍关注的最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近十多年来研究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揭示出全球现今大洋中脊系统良好的定向性与等距性分布规律、地球各圈层不等速的西向运动规律及其他全球构造运动与地球自转的种种相关性;证明大陆板块内部存在不同类型的强烈陆内造山作用;发现了古今不同时期巨厚的大陆山根与岩石圈的去根作用等重要现象。当今全球构造研究出现若干新的趋势。在全球构造驱动力源与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开始由单一动力驱动机制研究转入多种动力因子所构成地球动力系统的综合研究。大陆动力学中的山脉隆升过程与隆升机制、陆内造山机理、大陆岩石圈去根作用等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中国颇具特色的大陆地质构造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家众多地球科学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5.
鄂尔多斯、沁水盆地晚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鄂尔多斯、沁水盆地的裂变径迹资料显示晚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沁水盆地经历了两次隆升过程 ,分别发生于 2 7~ 2 0Ma间和 8Ma以来。隆升造成沁水盆地一带约 4.2 km的剥蚀量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约 3.7km的剥蚀量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约2 .2 km的剥蚀量。  相似文献   
186.
国际合作INDEPTH项目横穿青藏高原的深部探测与综合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国际合作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深部剖面探测(INDEPTH)计划自1992年开展以来,圆满完成Ⅰ、Ⅱ、Ⅲ、3个阶段研究任务,揭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在同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0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地球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第四阶段计划是研究高原北部边缘,即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并与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加以对比.经过多次野外地质踏勘,选定剖面的工作路线,2007年各方正式签订协议,并共同开展了野外调查,圆满完成了横穿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100km垂直深反射地震、300 km广角地震反射以及59个宽频带天然地震台站的野外观测施工任务.中方项目组还在东昆仑南部厘定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发现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整体隆升的重要证据.2008年将继续天然地震观测,还将开展大地屯磁测深、重力、地质构造剖面观测和反射地震数据处理;2009~2010年将利用各类深部探测资料,综合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地壳结构、岩石圈构造和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187.
燕山北部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形变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是燕山北部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该构造带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续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该构造带以韧脆性-脆性断裂变形为主,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一系列同方向的高角度压性-压扭性逆冲断裂。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仍有一定的继承性活动,以张扭性-扭性断裂活动为主。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对金矿化分布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空间上,该构造带控制了张家口-隆化-阜新金矿带及其中5个金矿化集中区的展布;在时间上,该构造带不同类型的形变伴有不同类型的金矿化。该构造带与NE向、NW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8.
著名的燕山山脉雄踞于华北平原之北,以其特有的地质构造闻名于世。它既是世界知名的中、新元古界层型剖面的所在地、中国最老陆壳的出露区,也是中外驰名的燕山运动的命名地。北京十三陵-龙庆峡-八达岭地质路线呈NW向横穿NE向延伸的太古宙变质杂岩、著名的中、新元古代经典剖面、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及新生代盆-岭构造系统。通过该剖面构造特征与地层系统的观察可概括了解燕山陆内(板内)造山带西段、北京地区的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89.
青藏高原北部古近纪晚期大面积发育唢呐湖组湖相沉积,主要为砖红色、棕色、灰白色泥灰岩、泥岩、粉砂岩互层,夹石膏层和灰岩,广泛出露于羌塘中部、可可西里、东昆仑南部,形成时代为41.1±0.8~32.5!0.3Ma,向可可西里东部过渡为雅西错群。对双湖采坑唢呐湖组上部湖相沉积地层进行详细观测和系统取样,对泥灰岩和粘土岩样品选碎屑锆石作LA-MC-ICP-MS U-Pb同位素测年,对不同层位泥灰岩、粘土岩、灰岩样品作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相关资料,良好揭示了碎屑锆石来源、沉积地貌环境及古海拔高度。双湖采坑唢呐湖组碎屑锆石绝大部分为岩浆锆石,统计分析碎屑锆石U-Pb年龄,发现存在4期峰值,分别为280~200Ma、780~830Ma、1920~1790Ma、2600~2360Ma;对比区域地质和岩浆岩测年资料,推断晚二叠世—三叠纪(280~200Ma)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羌中隆起岩浆岩,新元古代中期(~800Ma)、古元古代晚期(~1800Ma)、太古宙末期—古元古代初期(~2500Ma)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东昆仑造山带。双湖采坑碎屑锆石部分测点U-Pb同位素呈线性分布,交点年龄及谐和年龄为1883!51~1837!12Ma、2483!24~2520!37Ma,对应东昆仑造山带早前寒武纪2期岩浆热事件年龄。根据唢呐湖组湖相沉积空间分布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统计分布,推断青藏高原北部古近纪晚期发育自北向南流动的古水系,古洪流将东昆仑造山带出露地表的前寒武纪基底岩浆锆石自北向南长距离搬运,汇聚于双湖古湖盆并沉积于唢呐湖组。根据双湖采坑唢呐湖组湖相沉积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估算双湖古湖盆35~34Ma古海拔高度为3427~3510m,这与应用Airy均衡模式根据地壳厚度和密度变化估算的古海拔高度在误差范围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0.
季长军  吴珍汉  伊海生  夏囯清  赵珍  王霆 《地质学报》2018,92(10):2018-2027
华南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剖面研究相当成熟,且滇东黔西和天山地区的陆相PTB剖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西藏特提斯域该领域研究相对薄弱。在前人建立完整二叠系-三叠系牙形刺生物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开展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西藏文布当桑PTB剖面附近碳同位素明显负偏,但偏移样式与华南煤山剖面突变模式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小,且变化连续,类似南阿尔卑斯地区PTB剖面变化样式,通过与中下扬子地区代表碳酸盐岩台地相到下斜坡相沉积环境的典型海相PTB地层剖面对比发现,西藏文布当桑剖面与江苏西山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相剖面碳同位素变化曲线高度一致。此外,西藏文布当桑PTB剖面伴随碳同位素负偏,出现了两次明显的氧同位素波动,氧同位素两次负偏对应着海水温度的增加和盐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