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590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328篇
地球物理   486篇
地质学   1590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3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壳深界面的反射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人工作簡介地壳与壳下层的分界面--莫霍洛維奇界面,簡称莫霍界面或是M界面,是地球内部一級的不連續界面。自从A.莫霍洛維奇(Mohorovii)在天然地震的資料中,首先鑑別出这个界面的首波以后,利用天然地震或是人工爆炸的方法,在很多地区都能肯定地得到这个界面的首波。  相似文献   
172.
南海北部东沙运动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海北部陆缘在南海扩张结束后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东沙运动.因前人对其研究较少,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形成机制等都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对东沙海区及其邻区新近纪地层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详细解释,确定了东沙运动发生在晚中新世晚期,并在晚中新世末/早上新世初(5.5Ma)停止活动.东沙运动主要波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地区,构造上主要表现为断块升降,其中隆起区沉积物遭受剥蚀,造成中新世及部分上新世地层的缺失.这次运动还形成了大量次级的NW-NWW向张性、张扭性断裂,构造运动整体上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东沙运动可能与新近纪以来菲律宾海板块持续向NWW方向运动导致的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在9~6Ma期间开始发生的弧陆碰撞有关.同时,由于南海向马尼拉海沟下的俯冲及洋壳的冷却沉降作用,南海北部陆缘处于拉张环境,岩浆底侵到下地壳底部形成高速层,破坏了该区域的地壳均衡,从而造成上部地壳的隆升.  相似文献   
173.
根据青海省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629a树木年轮年表序列,依据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该年表与树木生长时气温、降水、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年表对高原年地面加热场强度反映敏感,由其重建了该区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历史序列,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方程稳定,所重建的年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比较可靠,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通过对重建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得出,重建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藏高原年地面加热场强度年际的历史变化。1374年以来在年代际尺度上,持续时间较长的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特强时段有4个,即1396~1416年、1684~1699年、1816~1826年和1875~1889年; 持续时间较长的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特弱时段有4个,即1374~1384年、1417~1436年、1802~1812年和1897~1909年。在629a中共出现22个极端强年和8个极端弱年,15世纪出现7个极端强年和5个极端弱年。15~17世纪是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多变时期,18~20世纪是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的相对稳定时段。  相似文献   
174.
175.
冀东地区~3.8 Ga TTG岩石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太古代及形成时代更古老的岩石十分稀少,任何新的发现都是对最早期陆壳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贡献。本文首次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冀东地区~3.8 Ga TTG岩石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样品J2012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J2013为侵入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花岗闪长岩脉,也遭受变质变形。两者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3785±8 Ma和3773±6 Ma。尽管岩石的常量元素组成和形成时代类似,但稀土模式明显不同。样品J2012的TREE(稀土总量)和(La/Yb)n比值分别为139.2×10-6和8.44,组成特征与北美4.03 Ga Acasta片麻岩类似,岩浆作用发生在相对低压的条件下,岩浆作用过程中无石榴子石参与而有斜长石存在。样品J2013的TREE和(La/Yb)n比值分别为163.5×10-6和51.16。轻重稀土强烈分异要求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石榴子石稳定和斜长石不稳定的高压条件下。研究表明,冀东地区在~3.8 Ga时TTG岩浆作用就显示出多样性,支持了古太古代早期—冥古宙陆壳基底广泛存在的认识。根据始太古代岩石...  相似文献   
176.
红石泉铀矿床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新类型,它与纳米比亚白岗伟晶岩型铀矿床相比有某些类似的特点。我们对该矿床产出的地质环境、含矿主岩特征、矿化富集因素以及成矿时代进行了研究,并对含矿主岩和矿床成因有些新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7.
天津市宁河地区自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发生多次五级以上地震,这些地震的震源位置虽经许多单位测定,但结果相差甚远。本文据天津地震台网和唐山部分台站的资料,用多种方法,对震源位置作了重新测定,并据修订后的震源位置和京津唐地区的地壳速度,对一些地震的震源机制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78.
中国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我国对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情况。曾经在几个不同地区进行过地震测深的工作,有些地区发现地壳中存在高速或是低速的夹层。曾经利用数字计算求得不同地区的地震面波频散,并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地壳的参数。根据地震面波频散的特征,可以研究我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多尺度边缘约束的重力场信号的向下延拓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尺度边缘检测理论,研究改善重力场信号向下延拓稳定性的新方法,简要介绍了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基本原理,以EGM96重力场模型为例分析了地球重力场的多尺边缘。提出了基于多尺度边缘约束的向下延拓方法,并给出了模拟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多尺度边缘约束改善向下延拓的稳定性是可行的,在观测值信噪比较差的情况下该方法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0.
伽马能谱测量在侵入体岩石谱系单位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元德  周蓉生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3):317-321,333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可利用γ能谱测量仪在现场测定各类侵入岩的U,Th,K含量,U/Th,K/Th,U/K比值和γ照射量率等参数。通过对地面γ能谱测量资料与区域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将攀枝花地区侵入体划分为19个单元,6个超单元及一个超单元及一个超单元组合,还确认了色腰和矮郎河花岗岩为印支期,花滩花岗岩和同德闪长岩均为太古代古陆核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