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美国内布拉斯加为例,按照耕地灌溉比例0%—30%,30%—60%,60%—100%将农业区分为雨养农业区、混合农业区与灌溉农业区,同时筛选丰水年(2008年)、平水年(2005年)、枯水年(2012年),比较相同年份雨养农业区、混合农业区与灌溉农业区的作物长势的峰值特征差异,以及相同农业区在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的长势过程线的相似性,并定量分析作物长势随灌溉百分比的变化规律与趋势。研究表明:(1)相同年份,灌溉农业区作物长势好于混合农业区,混合农业区的作物长势好于雨养农业区,耕地灌溉比例越高,作物长势越好;(2)不同年份的灌溉农业区作物长势差异最小,混合农业区次之,雨养农业区长势差异最大,即耕地灌溉比例越高,作物长势越稳定;(3)枯水年雨养农业区的作物长势过程线与降水过程线同增同减,受灌溉与降水的双重影响,灌溉农业区的作物长势过程线的峰值滞后于降水峰值;丰水年,作物水分胁迫减弱,灌溉农业区、混合农业区与雨养农业区作物长势过程线与降水过程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作物长势增幅与灌溉百分比之间呈现显著的分段二次函数变化关系,当灌溉百分比增幅小于60%时,作物长势增长幅度逐步加快,当灌溉百分比大于60%时,作物长势增速逐步放缓,在枯水年时,长势随灌溉百分比增加而增长的幅度高于丰水年与枯水年。鉴于不同农业区作物长势差异,作物长势的定量监测需要进一步区分灌溉与雨养农业。  相似文献   
32.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复杂地形环境的植被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精度,单纯对遥感数据(TM或SPOI)进行监督或非监督分类的精度低于50%。本文选择美国亚利桑那州SantaCatalina山脉的PuschRidge作为研究区,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在改善植被分类精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结合辅助数据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其精度可以从37.41%提高到71.67%(SPOT数据,非监督分类),或从50.07%提高到61.50%(TM数据,监督分类)。同时表明用SPOT数据进行山区植被制图的效果好于TM数据。  相似文献   
33.
文文在对NOAA-AVHRR像元畸变特点分析和IB格式中的定位数据质量评价基础上,确定IB格式中的定位数据。尽管绝对精度很差,但相对精度较好,可以用来进行像元的相对定位,确定像元的大小和形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NOAA-AVHRR像元畸变校正方法。校正后的图像经多项式纠正后,多时相复合和与辅助数据相复合的效果很好,误差为半个像元级。  相似文献   
34.
"生态水层"与"生态水"概念[1]是针对植被在水文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是水文地质研究向生态环境研究的拓宽。它的研究将可能对水文循环的系统量化研究、降水分配量化研究以及环境保护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5.
GVG农情采样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介绍了通过对GPS、VIDEO摄像头、GIS的综合集成 ,用于野外农作物采样的信息快速采集、定位和处理分析系统 ,简称为GVG农情采样系统。系统包括影像采集卡、视频摄像头、GPS接收卡、GPS天线和工控计算机 ,在野外采集时采用汽车为主要工作平台 ,以各级公路为样线进行动态采样。系统工作时实时采集GPS信号 ,捕捉视频影像 ,同时根据GPS位置自动获得GIS属性信息 ,并自动记录在后台数据库。野外工作结束后 ,系统提供的功能允许操作人员对每条记录的照片中各类农作物所占比例进行赋值 ,统计单元内各种作物的分类成数 ,包括采样线、县级、农业区划级和省级单元。GVG系统的自动数据采集方式和GIS支持下的图像分析和统计方法提高了数据的采集和室内数据分析的效率 ,同时保证了采样的精度 ,经过不同地区的精度检验 ,作为“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宗农作物分类成数的监测精度达到 95 %以上。  相似文献   
36.
农情遥感信息与其他农情信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情信息多种多样 ,来源不同 ,分散于各个部门或单位 ,缺乏相互交换与验证 ,综合分析与集成不够 ,特别是遥感信息为经济领域决策服务的渠道不通畅。为更好地应用各种信息 ,必须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对耕地面积、作物面积、作物单产、作物长势、粮食产量等几种农情信息中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 ,肯定了遥感监测农情信息在客观性、时空连续性、可对比与可预测、低成本等几个方面的优势 ,同时也分析了遥感信息的不足和局限。认为遥感信息与其他信息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 ,而是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关系。只有通过多源农情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集成 ,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情。  相似文献   
37.
东洞庭湖湖流及风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湖流模型参数,方便了模型开发及推广应用,利用该模型分析洞庭湖湖流运动规律和风力对湖流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风力对湖流的影响作用很大,但其程度受湖床高程、周围的自然环境、地面粗糙度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8.
晋陕蒙接壤区林草覆盖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颜长珍  吴炳方 《地理科学》2004,24(4):465-471
以晋陕蒙接壤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象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从中提取林草覆盖空间数据.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林草地面积332.19×104hm2,占总面积的56.87%,其中林地占13.72%,草地占86.28%.14年间林草植被净增加了2.29×104hm2,占林草面积的0.69%,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覆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调节功能趋向衰减.林地被毁、草地开垦和沙漠化是林草覆盖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其新增部分主要是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丹江口水库消落区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0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丹江口水库150m、160m、170m和172m水位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基于2009-2010年获取的RapidEye和Landsat -5 TM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对丹江口水库172 m水位线以下的区域进行了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据此探讨了丹江口水库消落区土地覆被的空间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40.
区域尺度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风险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晓松  吴炳方  王浩  张瑾 《遥感学报》2011,15(2):372-387
借鉴USLE的因子选择及综合方法,在遥感和GIS的支撑下对海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显著高于平原地区,北三河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最低,太行山区最高,永定河上游介于两者之间;水土流失风险"很低"等级主要分布在小于5°的平坦地区,"中"、"高"水土流失风险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