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铜钵庙组是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发生初始裂陷的记录。铜钵庙组沉积早期,受强烈起伏的基底地貌和同生正断层活动的双重控制,塔南凹陷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铜钵庙组沉积晚期,断裂活动趋于平息,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笔者系统总结了塔南凹陷铜钵庙组的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特征,分析了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征。铜钵庙组沉积时期塔南凹陷出现雏形,沉积中心多且相对孤立,至南屯组沉积时期因同生正断层的进一步活动而连接成北东向条带状延伸的沉降带,盆地向西扩大。  相似文献   
32.
塔里木盆地中部隐伏的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塔里木盆地井深7200 m的塔参1井是目前我国陆上最深的探井. 该井底部(井深7169~7200 m)在寒武系之下钻遇浅紫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 其中有灰黑色细晶闪长岩捕虏体, 均为晋宁期岩浆活动产物. 两者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相似, 均属钙碱系列, I型花岗岩类. 闪长岩标志约1200 Ma因消减作用有岩浆弧发育; 花岗闪长岩形成于890~932 MaBP, 是消减作用延续了300 Ma, 还是约900 Ma之前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中原弧闪长岩的活化,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1):49-49
著名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先生,2007年12月2日0时15分因病仙逝于北京,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34.
藏东南碧土带瓦浦组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首次对藏东南原称的瓦浦组进行系统的岩石化学研究 ,发现它包括了两套不同时代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瓦浦组火山熔岩由下部的玄武岩夹玄武安山岩和上部的流纹岩组成 ,是古特提斯洋盆中的洋岛火山岩 ,其时代初定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在觉马—巴格和扎西所见的岩层是以钙质浊积岩为主的火山 -沉积岩系 ,火山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 ,属晚三叠世早期活动大陆边缘产物。上述发现为碧土带是复杂的造山带拼贴体、古特提斯主洋盆是开阔的多岛洋和晚三叠世活动大陆边缘可能属马里亚纳型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5.
滇中地区晚三叠世的重力流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三叠统云南驿组一段下部是钙质浊积岩,上部为陆源碎屑浊积岩及少量火山碎屑浊积岩;二段的角砾状灰岩有坍塌和重力滑动两种成因,夹钙质浊积岩。罗家大山组一段由火山碎屑质的碎屑流、浊流和颗粒流沉积组成,夹基性熔岩。它们是滇中裂谷的记录,物源区在西边,构成中国西南部三叠纪古特提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6.
初论造山带古地理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吴根耀 《地层学杂志》2003,27(2):81-98,115
造山带古地理学属构造古地理学 ,是造山带地层学的姐妹学科 ,其核心是活动论构造观。简述了造山带古地理学的形成和内涵 ,重点讨论了地质记录已发生移位、歪曲和混杂的造山带地区 (或经造山作用改造的克拉通地区 )正确地进行构造—古地理重建的三个问题 :一是不能用“将今论古”的方法恢复地史期间的隆起区和堆积区 ,地史期间的物源区并非一成不变 ,要充分认识物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多重性 ;二是沉积相带的展布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控制 ,要特别重视边缘相及其物源区的研究 ;三是辨析原生沉积盆地与构造盆地 ,对盆地进行正确的构造复位是古地理重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6,41(3):510-510,522
成都理工大学罗志立、李景明、刘树根等著的“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一书,2005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59千字,643页。本书收录罗志立先生及其学生各时期的代表性论著48篇,以“板块构造理论结合中国地质构造实际,在基础地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特征和油气资源远景上有所建树”为主线。  相似文献   
38.
川西滇东地区晋宁旋回剪切-挤压幕及其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根耀 《地质论评》1986,32(4):350-358
川西滇东地区的晋宁旋回剪切-挤压幕可分为三期形变,第Ⅰ期形变(距今约1050Ma)为隆起,使原大西洋型大陆边缘转变为天宝山组沉积时的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第Ⅱ期形变(距今约900Ma)为主褶皱幕,形成了扬子断块基底中的东西向褶皱带;第Ⅲ期形变(距今约800Ma)使残留海盆闭合,形成南北向褶皱,伴有南北向断裂的逆冲活动。基于此重塑了川西滇东地区这一时期的大地构造演化,认为构造发育的不均一性是为同期建造的不均一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9.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4,39(2):158-158,198,244,283,304
由马力等十余位专家联袂合著的“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2 0 0 4年春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共 865页 ,约 1 67万字 ,可谓是一部洋洋洒洒的巨著。正文之前为马力写的“导言” ,介绍了课题由来、主要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 ,通过此轮研究对中国南方的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 ,评价了该区海相古生界和三叠系的油气地质条件。正文之后有马力写的“结语” ,从 1 2个方面对全书进行了系统总结。正文共 2篇 1 1章。上篇“中国南方盆—山基本构造与沉积格架及其演化史” ,分 5章 ;下篇“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 ,分…  相似文献   
40.
吴根耀  马力  梁兴  陈均亮 《地质通报》2008,27(3):308-325
郯庐断裂带的前身是3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古郯庐断裂、辽渤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因而前白垩纪其两侧的“盆”“山”发育分属不同的造山动力学和成盆动力学系统。其西.扬子微大陆与华北微大陆之间的秦岭-大别造山带是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带,兴-蒙造山带是海西期的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燕山运动时两者都成为陆内造山带。“郯庐断裂带”以东,苏鲁造山带是苏皖地块与胶辽微大陆之间的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延吉-清津造山带是胶辽微大陆与兴凯地块之间的印支期碰撞造山带;更北则是由一系列外来地体沿敦化-密山断裂拼贴在西伯利亚次大陆之上而形成的斜向汇聚-剪切造山带(属板间造山带)。在此基础上,分为海西-印支期、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时代,详细剖析了“郯庐断裂带”两侧与上述造山作用耦合的典型的磨拉石盆地和火山岩盆地的演化及其对比,证实前白垩纪“郯庐断裂带”两侧的盆地各有其独立的发育史,不是被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错断的同一个盆地。对“郯庐断裂带”两侧古生代-三叠纪陆表海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西的扬子微大陆、华北微大陆、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与其东的苏皖地块、胶辽微大陆、兴凯地块曾分属独立的构造单元。早白垩世时,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部分闭合,亚洲大陆的雏形出现,上述3条边界断裂连接成郯庐断裂带并成为陆内的左行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