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滑坡灾害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滑坡灾害预测研究,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无论是空间预测、时间预测、还是时空预测,均已进入多种半定量-定量预测模型共存,确定性模型、统计模型和灰色模型共同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2.
秦岭北缘仙游寺粘土(膨胀土)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在秦岭北缘周至县马召镇仙游寺一带发现了中更新世厚层褐色粘土,命名为“仙游寺粘土”。它们是中更新世晚期湿润(半湿热)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坡面流堆积,其物质来源为秦岭山地表层的褐色古风化壳。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仙游寺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的膨胀土,是以往渭河盆地没有发现的膨胀土新类型。仙游寺粘土不良的工程特性导致仙游寺周边和108国道秦岭北缘一带的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都很不稳定,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土体滑坡频繁发生。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着重介绍了仙游寺粘土的发育特征、成因时代及其工程地质特性,这不仅有助于北秦岭山地第四纪古气候的恢复及对北秦岭和渭河盆地第四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的认识,而且对于认识秦岭北缘土体滑坡的成灾机理并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重大科技问题讨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起草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关键科技问题研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与土地利用、重大地质灾害治理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3方面,论述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前期研究的关键科技问题、瓶颈制约和解决这些难题的若干重大科研计划。   相似文献   
134.
仙女山断层带位于长江三峡工程——三斗坪高坝南西方向约20 km处,是离三峡大坝距离最近,规模最大并控制现今地震活动的一条重要断层,因此,仙女山断层带的变形演化、现今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一直是围绕三峡工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勘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在沿断层带详细地质调查与微观构造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解析仙女山断层带的空间变形结构,探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仙女山断层带的变形结构定型于燕山主期(晚侏罗世),在喜马拉雅主期经历了强烈的变形改造。断层带的构造变形表现为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包括:横向分带性、纵向分段  相似文献   
13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深埋隧洞地应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部地应力的测量一直是工程界难题之一。由于研究手段和测试技术的限制, 深部地应力很难测到, 或者部分数据不理想。本文将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地应力场研究, 选取深度、岩芯密度(天然密度)、岩芯弹模、岩芯的三轴抗压强度(10MPa围压)、岩芯的声发射地应力测值、岩芯裂隙率6个参数作为地应力预测研究的主要指标,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秦岭深埋隧洞地应力测量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 并对深部的地应力做了预测。结果表明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埋隧洞地应力大小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6.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制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滑坡空间定量评价与制图技术和方法,文中利用RS与GIS技术相结合,以鄂西清江流域隔河岩水库库区为例,在滑坡调查编录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地貌和水文因素,利用ETM 多光谱影像获取植被指教(NDVI)和地表湿度指数(NDWI),利用DEM、矢量数据、工程地质图及典型滑坡调查分析相结合,确定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库岸再造范围等滑坡因素的定量化指标.通过这些因素与滑坡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基于GIS空间分析的信息量计算因素的权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制图.结果显示:高易发区占15.65%,主要分布在清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两侧,包含已知滑坡的73.17%;中易发区占41.54%,包含已知滑坡的17.81%,低易发区占42.81%,包含已知滑坡的9.02%.  相似文献   
137.
地质灾害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系统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出发点。当前,地质灾害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地质灾害链的理论及其评价方法和技术还不完善。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链的定义、分类和分级,初步总结中国地质灾害链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链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其发展方向,并提出地质灾害链防治的一些措施和建议。按诱发因素,地质灾害链可以分为:内动力地质灾害链、外动力地质灾害链、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链以及复合型地质灾害链。依据地质灾害链的规模不同,地质灾害链依次可以分为四级:一级地质灾害链,全球级别的地质灾害链;二级地质灾害链,区域地质灾害链;三级地质灾害链,流域地质灾害链;四级地质灾害链,单条冲沟地质灾害链。在中国的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巨大。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南北向地震带,内、外动力地质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深远。地震灾害链、崩塌和滑坡转化为泥石流问题、滑坡坝溃决问题、冰湖溃决灾害链、台风灾害链等问题将是未来地质灾害链的研究重点;地质灾害链评价、预测及其风险评估将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地质灾害链的防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8.
灰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将任何随机过程看作一个灰色过程,随机量看作是灰色量,对信息不完全的系统建立灰色系统模型,从大量离散的数据中找出内在的现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该方法只要求单位时间内最大观测值,可用于地震活动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139.
本文通过对鄂西建始断裂的几何分形结构和变形结构的分析,结合其新构造活动、现今构造活动特征,探讨断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形成演化过程。建始断裂分段特征明显,在燕山主期以逆冲作用为主,在燕山晚期以伸展作用为其主要活动特征,在喜马拉雅期则表现为平面左旋剪切活动;在新构造活动期以右旋剪切为主,北段构造活动性相对较强,中段和南段构造活动性相对较弱。断裂在Q1-Q2时期有过明显的活动,其最新活动测试年龄为  相似文献   
140.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秦巴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和重灾区之一,其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地域上的分异性:渭河盆地黄土滑坡较多;秦巴山区以小型浅层堆积层滑坡为主;汉江河谷分布一些膨胀土滑坡和岩质滑坡;大巴山以南中厚层岩质滑坡较多.秦巴地区的地质灾害一般沿大的断裂带、交通线、大的河流分布,形成纵横东西南北的地质灾害链.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地形地貌、岩性与结构面、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转化的结果,也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耦合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