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带东段几何学与运动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脉的西部发生Ms8.1级地震,地表形成的地震破裂带沿袭衔存东昆仑断层从西向东延伸350km左右,直至昆仑山口以东逐渐消失。地震破裂带东段(即昆仑山口段)长约90km左右,破裂带宽度10-30m,根据不同地段地表破裂带几何轨迹结构、位移和变形差异,昆仑山口段地震破裂带可划分为4个次级段。其几何轨迹结构样式可分为3类:(1)双重主破裂连接结构;(2)单主破裂弧形扩展连接结构;(3)无破裂连接结构。根据主断面擦痕、破裂带两侧横向冲沟位移标志和分支破裂变形组合关系判断,主破裂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而大多数分支破裂(R断层)则表现为左旋走滑兼张性;破裂带最大左旋位移4m左右,破裂带表现为脆性变形、以破裂扩展、块体位移为主,从西向东变形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表现为地震破裂东延扩展前锋特征。  相似文献   
122.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脉的西部发生Ms8.1级地震,地表形成的地震破裂带沿袭先存东昆仑断层从西向东延伸350km左右,直至昆仑山口以东逐渐消失.地震破裂带东段(即昆仑山口段)长约90km左右,破裂带宽度10~30m.根据不同地段地表破裂带几何轨迹结构、位移和变形差异,昆仑山口段地震破裂带可划分为4个次级段.其几何轨迹结构样式可分为3类:①双重主破裂连接结构;②单主破裂弧形扩展连接结构;③无破裂连接结构.根据主断面擦痕、破裂带两侧横向冲沟位移标志和分支破裂变形组合关系判断,主破裂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而大多数分支破裂(R断层)则表现为左旋走滑兼张性;破裂带最大左旋位移4 m左右,破裂带表现为脆性变形,以破裂扩展、块体位移为主,从西向东变形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表现为地震破裂东延扩展前锋特征.  相似文献   
123.
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作为地壳表层的三维地质体,应最大程度逼近实际边界条件评价其稳定状态,同时,由于滑坡不同部位结构构造存在差异,应用不同的稳定系数评价其不同部位的稳定状态。在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种简易实用而精确度又较高的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正是为达到此目标的一种探索,分析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证明这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4.
湖北大冶铁山矿区麻雀脑—尖山石香肠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5.
仙女山断层带位于长江三峡工程——三斗坪高坝南西方向约20 km处,是离三峡大坝距离最近,规模最大并控制现今地震活动的一条重要断层,因此,仙女山断层带的变形演化、现今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一直是围绕三峡工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勘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在沿断层带详细地质调查与微观构造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解析仙女山断层带的空间变形结构,探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仙女山断层带的变形结构定型于燕山主期(晚侏罗世),在喜马拉雅主期经历了强烈的变形改造。断层带的构造变形表现为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包括:横向分带性、纵向分段  相似文献   
126.
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重大科技问题讨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起草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关键科技问题研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与土地利用、重大地质灾害治理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3方面,论述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前期研究的关键科技问题、瓶颈制约和解决这些难题的若干重大科研计划。   相似文献   
127.
随着鄂西清江中游水布垭坝址的最终确定,位于工程库首区的白沙坪断层(F9)和桃李溪断层(F8)的构造活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8.
滑坡灾害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滑坡灾害预测研究,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无论是空间预测、时间预测、还是时空预测,均已进入多种半定量-定量预测模型共存,确定性模型、统计模型和灰色模型共同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9.
地质灾害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系统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出发点。当前,地质灾害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地质灾害链的理论及其评价方法和技术还不完善。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链的定义、分类和分级,初步总结中国地质灾害链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链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其发展方向,并提出地质灾害链防治的一些措施和建议。按诱发因素,地质灾害链可以分为:内动力地质灾害链、外动力地质灾害链、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链以及复合型地质灾害链。依据地质灾害链的规模不同,地质灾害链依次可以分为四级:一级地质灾害链,全球级别的地质灾害链;二级地质灾害链,区域地质灾害链;三级地质灾害链,流域地质灾害链;四级地质灾害链,单条冲沟地质灾害链。在中国的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巨大。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南北向地震带,内、外动力地质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深远。地震灾害链、崩塌和滑坡转化为泥石流问题、滑坡坝溃决问题、冰湖溃决灾害链、台风灾害链等问题将是未来地质灾害链的研究重点;地质灾害链评价、预测及其风险评估将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地质灾害链的防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0.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制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滑坡空间定量评价与制图技术和方法,文中利用RS与GIS技术相结合,以鄂西清江流域隔河岩水库库区为例,在滑坡调查编录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地貌和水文因素,利用ETM 多光谱影像获取植被指教(NDVI)和地表湿度指数(NDWI),利用DEM、矢量数据、工程地质图及典型滑坡调查分析相结合,确定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库岸再造范围等滑坡因素的定量化指标.通过这些因素与滑坡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基于GIS空间分析的信息量计算因素的权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制图.结果显示:高易发区占15.65%,主要分布在清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两侧,包含已知滑坡的73.17%;中易发区占41.54%,包含已知滑坡的17.81%,低易发区占42.81%,包含已知滑坡的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