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2.
诗歌四首     
观山西壶口瀑布一九九六年七月 黄河滔滔流, 到此一壶收。 进壶宽百丈, 出壶九丈六。 水落天地惊, 浪涌鬼神忧。 谁持巨壶舞, 雨露洒神州。 穿越塔里木沙漠一九九九年七月 风吹沙响鸣啾啾, 黄沙滚滚万重丘。 偶见胡杨戏红柳, 笑傲沙海亦风流。①[注释]:①胡杨是乔木,红柳是灌木,两者都是沙漠中耐干旱的植物,往往相伴而生。登 西 华 山二○○○年八月横空出世展雄风,笑看苍龙岭上松。极顶方晓华 险,西出潼关第—峰。[注释]:①有韩愈游至苍龙岭,被其险峻吓得大哭,后被一仙女丢帕相救之传说。张家界二○○二年七…  相似文献   
103.
论河北省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形面的区域性(区位)、多层性(层位)、穿域性(区位与层位交叉)和人类活动的参与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对光、热、水、土、生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前三个特性造就了山区农业立地条件的客观大环境。在进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时,应重视三个特性所决定的自然条件,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利用与改造山地农业立地条件,使开发工作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4.
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1999 年开始启动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耕地的分布与生产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应用由TM 遥感影像获取的1980s-2000 年与2000-2005 年两个时间段耕地变化数据,结合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耕地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估算两个研究时段耕地生产力变化特征,比较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主导下两个时期耕地转移对各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因城市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占土地利用变化(LUCC) 导致的耕地生产力减少总量比例均在60%以上。在20 世纪90 年代,全国新增耕地生产力总量比被占用耕地生产力高87%,耕地转移使中国耕地生产力增加。2000-2005 年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启动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持续占用导致耕地生产力占补正平衡指数由前一时段的正平衡变为负平衡,转出耕地生产力总量比新增耕地生产力高31%,耕地转为林草地和建设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分别较前一时段提高57%和85%。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等驱动因素作用下耕地开垦区与占用区的空间分布差异使得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态和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105.
新疆北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丰富,早为中外地质工作者所瞩目。近年来,各学派从不同学术观点对阿尔泰、准噶尔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和发展规律作过许多探讨,其认识也有所深化,但至今仍存在一些重要分歧,因此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参与编制新疆1∶200万地质图和大地构造图时获得了一些有关新资料,现据此撰写成文,试对新疆北部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加以讨论。本文叙述范围包括阿尔泰、准噶尔盆地及北天山地区,即北纬42°以北的新疆境内。  相似文献   
106.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在中亚南天山造山带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侵入岩.中国境内这些岩体以晚石炭世Ⅰ型花岗岩、早二叠世Ⅰ型和S型花岗岩以及最晚期的A型花岗岩为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源区特征和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反映了该时期内构造环境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铁列克岩体、盲起苏岩体、英买来岩体、川乌鲁杂岩体、...  相似文献   
107.
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为国土资源管理以及其它行业服务。本文在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和武汉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数据库应用的多种方法,总结了数据库的应用模式以及多种应用成果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数据库在日常地籍管理、土地资源与资产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富碱侵入岩具有深源浅成的属性,是示踪地幔组成的窗口。位于东天山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交界处的阔克塔格以西出露一处以正长岩为主体、包含少量中—基性岩石单元的富碱侵入岩。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显示其侵位于227~224 Ma之间,为印支期岩浆作用产物。该岩体具有富碱(Na2O+K2O=7. 93%~ 12. 28%)、富铝(Al2O3=15. 62%~18. 67%)、贫镁(MgO=0. 12%~4. 01%)、贫钛(TiO2=0. 14%~1. 63%)的特征,属于准铝质的(A/CNK=0. 78~1. 00)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微量元素表现出高场强元素Nb、Ta、Th、U、Zr、Hf的富集,不相容元素Sr、P、Ti的亏损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5. 09~34. 90),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右倾型曲线,Eu异常变化较大(δEu=0. 12~1. 72)。在同位素组成上,富碱侵入岩呈现相对宽泛但总体富集的全岩Sr- Nd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 70489~0. 70581,εNd(t)=14. 56~6. 74,εHf(t)=11. 48~+3. 06,锆石δ18O值(5. 49‰~6. 87‰)略高于地幔值(5. 3‰±0. 6‰)。阔克塔格西富碱侵入岩具A1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中。基于主、微量元素及Sr- Nd- Hf- O同位素特征,笔者认为该杂岩体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原始岩浆上升并经历AFC(同化混染- 分离结晶)过程。晚三叠世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东天山—北山地区处于板内构造体制,A1型花岗岩和正长岩差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很可能记录了古亚洲洋自西到东 “剪刀式”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等人曾提出用n—辛苯胺(OA)富集铂族金属时指出,惰性稀释剂中的OA能够在酸性介质中萃取钯和铂,在中性介质中以配位—溶剂化方式萃取铑。3(5)—甲基吡唑由盐酸溶液中萃取钯和铑。在吸着剂上吸着铂族金属,是基于苯乙烯和3(5)—甲基吡唑的共聚合物,同铂族金属形成以M-N键的化合物。显然,芳香胺对铂族金属具有一定的特效性。由脂肪胺转变为苯胺和杂环芳香胺时氮原子得更“软”。铂族金属多与“软”配位体结合。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