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9篇
  免费   1482篇
  国内免费   1959篇
测绘学   1034篇
大气科学   2491篇
地球物理   1008篇
地质学   5754篇
海洋学   927篇
天文学   274篇
综合类   587篇
自然地理   85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1835篇
  2001年   1975篇
  2000年   476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西藏地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赵平  谢鄂军等 《岩石学报》2002,18(4):539-550
西藏水热活动是青苦恼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其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时空分布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地热流体(气、液相)中携带有中上地壳乃至地幔物质的深部信息。西藏地热流体可以区分出CO2型和N2型两类气体,其中绝大多数的地热气体样品属于CO2型气体,而典型的N2型气体则较少。前者具有岩浆热源和深循环两种成因类型,后者都是深循环成因。西藏气体样品中的He含量变化范围非常宽,最高的可达到1.5%。在门士热泉,首次检测到地幔He组分,这说明西藏地壳深处有地幔物质侵位。根据He同位素组成推断,羊八井、谷露等处的地壳熔融体中约有3%的地幔组分。西藏地热气体中的N2和Ar组分主要是大气成因,CO2组分大多以海相碳酸盐岩成因为主,混有少量有机沉积物成因CO2。当Log(H2/Ar)处于-0.8-0.3的区间时,H2/Ar地热温度计可以良好地指示热储层的温度范围。实际调查表明:西藏水热活动区大多分布在斑公错-怒江链合带以南地区,高温水热活动区主要出现在雅鲁藏布缝合带和那曲-羊八井-亚东活动构造带沿线。  相似文献   
992.
西藏冈底斯岛弧及其铜多金属矿带的基本特征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64,自引:10,他引:64  
冈底斯岛弧带属冈底斯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带内早自中侏罗世、晚至第三纪的中酸性火山岩以及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有成因联系的Ⅰ型中酸性岛弧陆缘碱性侵入体(40-100Ma)和陆内汇聚造山引起的S型花岗岩体(15-50Ma)广泛发育。研究证实,冈底斯岛弧带属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主要矿种的矿床类型有:海底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喷流沉积型(Cu多金属)、海底热水沉积型(Cu、Pb、Zn等)、斑岩型(Cu、Mo)以及接触交代岩浆期后地下水热液充填的复合型(Cu、Pb、Zn)等。这些多期、多阶段复合叠加成矿作用和多种矿床类型的“同带共存”格局,展示了冈底斯岛弧带的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深地震反射剖面,宽频天然深地震探测,广角折射、反射剖面,结合地表地质观察、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弹性模拟计算等,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所谓高原北缘向南呈A型俯冲,南缘向北俯冲构成的青藏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的“双俯冲”(two-sided subduction)模式提出质疑,认为高原北缘至少在西昆仑与塔里木(欧亚板块)之间不存在长距离的俯冲,在新生代以来的强劲挤压下,塔里木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在这里呈现南北向挤压应力场,因而青藏高原西北缘陆-陆碰撞造山、盆山的形成受到“南北双向挤压模式”所控制,也是造成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生代后期地壳加厚、隆升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994.
藏北申扎地区上二叠统木纠错组的建立及皱纹珊瑚组合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申扎县城东南木纠错南东岸附近发现一套巨厚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组成的岩系,厚达2348m。该岩系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并于其底部发现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期珊瑚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WaagenophyllumindicumcrassiseptatumWu和LiangshanophyllumstreptoseptatumWang两种,与其共生的还有Lobatophyllumzakan-genseWu和WaagenophyllummegacolumetumWu,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晚二叠世早期特有的皱纹珊瑚动物组合,命名为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yllum组合。将含有这一珊瑚化石组合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岩系另建立新组———木纠错组,该组在层位上相当于中国南方上二叠统的吴家坪组。  相似文献   
995.
周勇  李东涛等 《地质通报》2002,21(3):144-149
通过辽北早白垩世泉头组地层研究,提出泉头组沉积层序划分方案:划分为2个层序,11个旋回层序,20个基本层序;总结了层序划分的4种类型及其识别标志;识别出3种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体系、浅湖相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96.
四川杨柳坪热液型富铂族元素矿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四川杨柳坪是中国最主要的铂族元素矿床之一,但以往控制的97%以上的储量赋存在蚀变超基性岩体中,品位普遍不高,笔者等1999年通过对杨柳坪主矿体外围热液型矿体的调查,认为其中的热液型矿石可能富含铂族元素,经过初步的分析测试,证实了这一推测,并发现热液成民岩浆作用在杨柳坪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最近在鱼海子等地地调查的新发现,建议在扬子地台西缘进一步开展找热液型铂族元素矿床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7.
宿松群、红安群、海州群的时代归属与讨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介绍了分布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南部的原红安群、原宿松群、原肥东群、原海州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将其分别解体为变形变质侵入体及含磷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基础上,对有关地层时代及其中磷矿层位归属提出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998.
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蒙边界地区在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发育一个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内部由许多不同规模的次级盆地所组成。盆地体系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普遍发育相互独立的次级盆地,而晚期阶段则发生以次级盆地侧向相互连接为特征。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进一步演化为大型次级盆地,形成盆地体系内的沉积和沉降中心,并在平面上呈条带状。与此同时,由于应力逐渐集中在大型次级盆地边界断层之上,处于应力影中的次级盆地停止发育。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的伸展盆地体系的形成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作用有关,动力学成因机制很可能与增厚岩石圈的重力垮塌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阴山中生代地壳逆冲推覆与伸展变形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相似文献   
1000.
杨天南  彭阳等 《地质通报》2002,21(6):308-314
旅大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东部南缘,处在中国南北两大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范围内。该区早期变形结果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两个上盘向北正滑的强变形带分割的3个褶皱构造岩片。在三维空间内变形特点均有差异:从上到下、从南往北、从西往东应变量递减。这种变形特点表明在板块俯冲体制下,上盘板内的变形是不均匀的。该期变形可能与扬子板块向北深俯冲碰撞过程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