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近20年来中国古河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在嫩江大安古河道、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河道、长江南京以下段古河道及古深槽、海底古河道等区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深化了理论认识,拓展了应用领域。这些新成果与新认识进一步表明,中国各外流大河均有末次盛冰期埋藏古河道,该期古河流深切于末次冰期间冰阶的陆地及浅海大陆架,形成切割谷和谷底部的深槽,谷内堆积了末次盛冰期和早全新世的河流相滞留物质和粗颗粒物质,上部被中全新世海相、海陆交互相或陆相细粒物质覆盖,构成了埋深约20~50 m的浅埋古河道带。古河道中蕴藏着比较丰富的地下淡水,是洪冲积平原及浅海陆架地区的重要水源。  相似文献   
12.
华北山地"距今二、三百万年"的"冰臼"绝大部分位于第四纪河谷内,"距今1~2万年"的"冰川壶穴"位于全新世河谷内,与华北山地地貌演化相矛盾;所谓的"冰川地貌"组合不是真正的地貌组合,而是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地貌的混合,因此,华北山地不存在冰臼。所谓的"冰臼"是不同时代、多种成因的壶穴——距今2.50Ma前后的河蚀壶穴,距今10~20ka的雪蚀壶穴,距今10ka以来的溶蚀穴、溶蚀—河蚀壶穴、风化—风蚀壶穴、现代壶穴和水潭。  相似文献   
13.
华北山地的古河道与古水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忱  马永红 《地理研究》1996,15(3):33-41
华北山地早第三纪地貌奠定了现代水系格局的基础。至晚第三纪晚期河流已发育到中-老年阶段。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早期,山地差异活动剧烈,断陷盆地形成,内、外流水系并存,遗留下垭口与顺直-曲流型宽谷。第四纪中期,河流袭夺,内陆水系先后变成外流水系,并生成“U”形宽谷。第四纪晚期,河流下切,水系变迁,现代水系形成。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晚全新世初期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华北地区在3000-2500aBP的晚全新世初期,曾发生过一次环境变化。其主要表现有:气候变凉、变干;植被衰退;降水减少且时、空分配不;河流以暴涨暴落的洪水为主,改道频繁;山地强烈切割,形成第一级阶地;平原快速堆积,造陆作用增强;大部分湖沼洼地被埋没;海岸线后退。因而使得动物迁徙或灭绝,人类活动向第一级阶地、泛滥平原及演海平原延伸。地质历史进入了晚全新世。该变化既具有渐变性质,又具有突变特征。该文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机理及中、晚全新世的时代划分。  相似文献   
15.
16.
17.
运粮河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一条河形尚存的古河,。在运粮河所经过的栾城县城北一公里处,人工取砂,开挖了两个深15米的砂坑,全部揭露了具有许多河流相沉积标志的砂层剖面。在砂坑的不同深度,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和文物。这对于复原运粮河的形成过程与石家庄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河道学"是专门以"古河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属于河流学、地貌学、地质学的综合性学科,有其独特、完整的研究内容和系统、综合的研究方法。它应日益发展的生产实践的需求而诞生,又为生产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同时,它还可丰富已有学科的理论,并为新学科的诞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华北平原的黄河古水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及水资料调蓄,通过物探、钻探及室内分析数据,对华北平原埋深20~35m的数条SW-NE向砂带进行了研究。该砂带具有许多河流相沉积标志,从分布格局、重矿物组合、砂带规模、古生物化石和^14C测年看,该带是末次盛冰期-早全新世形成的黄河古河道带。它切割了末次冰期间冰段棕红色粘土,形成了切割谷。谷内堆积了末次盛冰期--早全新世砂砾石,后又被中全新世淤泥质粘土掩埋而成为埋藏古河道带。它  相似文献   
20.
再论华北山地甸子梁期夷平面及早第三纪地文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山顶面不是一个连续的面,而是两上面,由不同时期的差别侵蚀形成。其中,海拔3000-2500m的山顶顺是北台面,形成于古新世,代表中生代地文期的结束;海拔2200-1000m垢山腰是甸人面,形成于渐新世,代表早第三纪地文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