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种样式。推覆构造演化经历了断展隆起、逆冲推覆、逆掩滑脱和复合叠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72.
从南昌凹陷构造演化分析赣江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提出南昌凹陷构造演化模式为:冷水坞期(K1l)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周家店期-南雄早期(K2z~K2n1)为左行走滑盆地;在南雄早期末发生构造转折,南雄中晚期(K2n2+3)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盆地;清江期(E1q)为新生断陷盆地.据南昌凹陷的成盆演化特征推断赣江断裂带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转折点在南雄早期K2n1末.   相似文献   
73.
二郎山地区横跨康滇地轴、龙门山造山带2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地处3个不同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地质背景复杂,褶皱、断裂比较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技术及遥感测量技术等地质填图手段,将研究区按沉积建造、变形型式、地质演化等方面将其划分为东部沉积盖层变形岩块和西部基底变形岩块2个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次级单元。阐明该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研究区及周边的形成与演化,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区域内的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4.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和构造解析方法,对叶巴滩坝区发育程度不同的七组节理划分为NW向构造期的两组共轭节理和属SN向构造期的两组共轭节理。该区节理为“金沙江洋盆”在经历消减封闭的印支期、中新生代的燕山碰撞期和喜马拉雅陆内裂谷阶段后发育形成的。原生层节理与陡倾构造节理同时发育并相互交织,造成岩体显著破碎,影响着该区工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西南某巨型水电站坝区推覆断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家河坝断层发育于金沙江某巨型水电站库区,距坝址最近仅3km,且沿江两岸出露,主断面不同部分和次级断层结构样式和变形特征复杂。所以对断层的认识一直是大坝稳定性评价的重点也是争论的焦点。通过大比例尺野外填图、开挖平硐和室内构造解析获得了大量新资料,认为该断层是一个发育在地台内部的小型推覆构造。首次厘定了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和影响范围,分析了断层的动力学机制。这对大坝的施工和蓄水后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6.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分异和演化过程;它不仅存在着圈层结构,而且伴随其自转和公转的离心力,以及核幔间的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粘度差、速度差和放射性蜕变热等动热机制, 同时存在着以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方式的物质垂向运动;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向地壳带入核幔成矿物质,而且通过流体自身的超临界性质,将沿途活化已有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转移至地壳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因此,大多与深大断裂有关的矿床,其成矿作用多与成矿物质的垂向运动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具备深部成矿的条件。研究从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揭示了开展深部找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7.
根据褶皱构造的分类、分期原则,首次将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地区褶皱划分为 3期:第 1期为印支造山期主褶皱;第 2期为印支期后层内流变褶皱,第 3期为燕山期-喜山期叠加褶皱。这 3期褶皱在类型、规模和特征上各具特色,晚期褶皱对早期褶皱还存在叠加关系,从而对本区构造格局的形成以及地层岩石的展布、形态和厚度变化等方面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印支期主褶皱在宏观上控制了坝区地层岩石的总体分布,第二期和第三期褶皱造成坝区岩层厚度、形态、岩性组合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8.
强烈变形变质地区,构造置换往往导致层理或褶皱变形面消失,从而造成大褶皱形态确定的困难性,采用微片石法、无根褶皱法,构造透镜体法,脉体褶皱法等新方法恢复大褶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新疆北山高尖地区石炭系石板山组由于强烈变形变质,区域褶皱不显,为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褶皱,曾认为是单斜地层,在区调填图基础上,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相互印证,成功恢复了该区一系列近东西向,长达数十千米的紧闭等斜褶皱。  相似文献   
79.
作为武当山大型推覆体内部紫金断片构造边界的紫金韧性剪切带具有复合质,曾先后经历了自北而南的韧性推覆一北东向脆,韧性左行走一北东向韧,脆性右行走滑-脆性张破裂及平移。韧性剪切带的演化与武当山推覆构造的递进变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扬子地台北缘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样式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南江地区出露的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存在有晚太古—元古代时期形成的多期面理及面理置换叠加;断裂构造以韧性剪切带占主导地位;褶皱构造则随时代的演化依次发育等轴卵形穹盆构造、短轴卵状背、向形构造、线状同斜倾竖褶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