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1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本文阐述了利用GeoVRML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地形场景模型的方法。GeoVRML克服了VRML在地学领域的不足之处,可以满足大区域范围地学场景模型构建的需要,且其开发难度较低。利用该技术实现了义乌市某区域的地形场景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采用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土地覆盖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过程作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基于混淆矩阵的变化检测精度估算,提升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控制上海地面沉降,加强地下水管理,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5月29日发布通知,划定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范围,并对地下水采灌控制目标与管理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面沉降及其对城市安全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面沉降是上海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半个多世纪以来,地面沉降已使上海区域地貌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目前中心城区高程普遍小于3.5m.监测资料表明,累计地面沉降总量对城市防汛产生重大影响,而地面沉降在空间上的发育不均匀性,对穿越不同地面沉降速率空间的线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影响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5.
水位与沉降双控模式下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对比试验研究,掌握上海地区特殊地质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回灌技术工艺,并对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技术控制地面沉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变压力、变流量地下水人工回灌可有效实现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双重控制,效果显著,可有效应用于上海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16.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海地区海相沉积的软土地基加固以排水固结为主要方法,但随着工程要求的提高,加固方法也不断发展经体的综合讨论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基本原理,加固特点与效果,该法利用真空预压法与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可以叠加的原理,在超软基上可以获得较真空预压法更大的预压荷重,获得更佳的加固效果,同时结合一些工程应用实例具体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面沉降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因素共同影响,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通过开展试验研究,将深部承压含水层中应用成熟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引入浅部含水层中,但由于浅部含水层砂层结构及水动力条件与深部含水层差异较大,回灌工艺及方法也存在差异。本次试验工作中,改进了地下水人工回灌工艺流程,并通过同步地面形变监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对控制地面沉降的作用效果。结合上海地区实际地层特征以及各种回灌工艺的实际效果,评价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在防治工程型地面沉降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较为复杂,本次研究范围为珠三角平原区中南部珠江口西部沿岸,亦是珠三角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本文从研究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地面沉降分布状况、沉降类型、主要控制因素和发展规律入手,综合分析区内地面沉降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总结了产生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软土厚度大,总厚度一般10~30 m,最厚达63. 8 m;二是局部开采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和中山市大鳌镇、板芙镇、坦洲镇及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斗门区白蕉镇、乾务镇等大面积水产养殖区,开发利用强度高区域约123. 21 km2,开发利用强度中等区域约111. 97 km2,开发利用强度低区域约73. 70 km2;三是上部荷载的影响,这类作用类型主要由上部建筑物荷载、大面积人工填土荷载及机械动荷载组成,主要位于城镇、工业园、乡村等建筑区和公路、桥梁、堤坝等线性工程周边,人工填土厚度最大达8. 6 m。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地方经济建设规划决策、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保护地质环境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该系列专业国际会议。现将该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地面沉降是上海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对上海市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解放后.上海市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1965年,通过大规模压缩地下水开采、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地面沉降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加大,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地面沉降又呈现出微量增长的态势,为此,“十五”期间,上海市进一步采取措施,开展地下水专门回灌工作,并针对工程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开展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地面沉降研究领域并加强了地面沉降防治管理。要使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难以实现的,“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标志着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将有法可依,将进一步规范地面沉降防治与管理工作。本文将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回顾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措施开展所取得的效果,并对进一步加强地面沉降管理与法制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