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尚全  杨翼 《矿物学报》1992,12(3):261-266,T001
本文对砂金矿物的形态、表生显微结构及残留原生结构、化学成分及杂质元素、气液包体成分及爆裂温度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的砂金以碎屑成因为主,化学成因仅占很次要的地位,砂金的原生来源为海西-燕山期的斑岩型和火山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含金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尚全 《矿床地质》1991,10(4):349-358
该文对夹皮沟金矿区有代表性的两个矿床及一个矿点的含金石英脉,用快中子活化法测定了40Ar/39Ar年龄。其年龄谱都以马鞍形为特征,年龄谱的最低坪年龄可作为石英脉的生成时代。3个数据分别为(1824±24)Ma、(1253±17)Ma和(203±60)Ma。由此认为夹皮沟矿区,金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的,吕梁期、晋宁期和燕山早期。而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和晋宁期的变质作用有关,因此夹皮沟金矿可划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吴尚全 《吉林地质》1993,12(2):38-44,56
刘家堡子金矿原名六道江铜矿,该矿床产在燕山期石英闪长斑岩体的外接触带,主要控矿构造是东西向挤压断裂,为金、银、铜、锌、铅共生的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被重新认识,对扩大吉林省南部地区金矿找矿远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团结沟斑岩金矿床多源成因的同位素地质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床地质特征团结沟矿床是我国著名的斑岩型金矿床.矿区内主要发育一套侏罗-白垩纪中酸性陆相火山岩及次火山岩.火山活动初期以中酸性熔岩为主,包括玄武安山岩、英安岩等;中期有次火山岩相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并带来该区的工业金矿化;火山活动末期以喷发活动为主,并生成各种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其底部火山岩中见有含矿斑岩体的角砾.钾氩法测定含矿斑岩体的年龄是100、102、112.6百万年,为燕山期产物.火山岩周围是元古界片岩,更远处往西15公里有混合  相似文献   
15.
团结沟斑岩金矿床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产状 石英是该区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与金矿化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按产出位置及相互穿插关系,可分为三个世代。 第一世代石英(石英Ⅰ):是黄铁绢云岩化近矿围岩蚀变带中的细小石英脉,无一定方向性,脉长一般2—5cm。石英晶粒细小,粒径0.05—0.5mm,常含有斜长石及绢云母鳞片的交代残体。微小晶洞内常有石英晶簇充填。自然金、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草莓球状白铁矿常与该世代石英伴生(照片1)。 第二世代石英(石英Ⅱ):为浅灰白色细粒致密石英,赋存在斑岩体硅化-绢云母化及  相似文献   
16.
该矿区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吉林海西褶皱系的吉林复向斜中部。出露地层主要是上古生界二迭系,由下至上可分为:①寿山沟组的灰岩、千枚状粉砂岩及板岩等;②大河深组的安山岩、安山质疑灰岩及凝灰砂岩等;③范家屯组的砂岩、板岩夹灰岩。其次为侏罗系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该区的西部。其南部和东部分布有燕山期花岗  相似文献   
17.
该矿区位于天山—五阴山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张广才岭隆起带的交接部位。西邻开原幅的金凤岭、红透山东西向巨大复式背斜东延至此倾没,并被华夏式构造截断。东西向构造是该区的主要构造形迹,但燕山运动以后,受到新华夏系各种扭动构造的明显改造。矿区处于柳河地堑西北边缘太古代地层内,柳河地堑长80km,宽9—15km,由侏罗—白垩系陆相火山岩组成,与太古界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含矿岩石为燕山期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类,与铼罗—白垩纪火山岩是同源岩浆产物。岩体受北东向吉乐—龙头压扭性断裂控制,沿NE70°方向呈椭圆形分布,长约2000m,宽约600m,与太古界鞍山群呈侵入接触关系(见图)。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84个砂金样品及7个岩金样品,用等离子质谱仪分析了它们的稀土元素含量,岩金以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小为特征,不同类型岩金矿床的自然金,其稀土配分曲线有明显差异,砂金样品则以较富集轻稀土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继承了岩金的部分特点,自然金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为U,Th矿物的微细包体,其分配特点可用来讨论岩金矿床的分类以及砂金的原生来源。  相似文献   
19.
砂金的汞齐化增生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省砂金及与之有关的岩金的详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砂金主要是碎屑成因,但亦可能存在另一种生长机制,即汞齐化增生。列举了金与汞共生的地球化学、矿物学、地质学证据,论述了汞齐化增生的主要内容,即焊接、熔解及重结晶机制。  相似文献   
20.
自然金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及其中杂质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尚全 《地质论评》1985,31(3):253-260
对自然金化学成分及其中杂质元素的研究,可以反映自然金在内生及外生条件下迁移,分散和富集的规律。为估计内生矿石的生成环境、矿体和矿带的剥蚀深度及寻找砂金的原生来源提供依据。本文所论述的是我国某些金矿床中关于自然金化学成分及杂质元素的研究成果,现仅就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