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42.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来,对处于高寒地区的永久冻土隧道之一的风火山隧道的质量状态首次进行了无损检测。风火山隧道处于高寒永久冻土区,隧道全部处于冻岩中,两端洞口主要为砂岩与泥岩,并且为富冰冻土。受到季节性冻融的影响,隧道病害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衬砌裂缝,漏水涌水,衬砌酥松剥落。为了准确地掌握风火山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状态,本文首次应用于风火山隧道衬砌结构的质量检测。该检测设备一改传统破坏式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捷、无损、灵活的特点。通过对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可以精确探测衬砌厚度,查明衬砌背后存在的空洞和回填不密实区域。检测结果表明,隧道在高寒恶劣环境中,衬砌总体外观质量尚好,但是在两端洞口段有渗水现象;衬砌背后空洞缺陷等级为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20m,等级为极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98m;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缺陷等级为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41m,等级为极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33m。检测结果与实际病害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43.
宁国胡乐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区内奥陶系分布广,出露全,剖面完整且层序清楚,化石丰富,在国内及大区域内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区奥陶系自下而上为谭家桥组、宁国组、胡乐组、砚瓦山组、黄泥岗组、新岭组,与下伏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西阳山组、上覆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霞乡组及系内各组间均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在胡乐梅树下发现原砚瓦山组下部地层,在胡乐将军岭首次发现宁国组浊流沉积及其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244.
沈中延  肖安成  王亮  郭璟  魏国齐  张林 《岩石学报》2010,26(4):1313-1321
前人认为四川北部米仓山地区下三叠统内部各组地层之间是整合接触,然而通过构造和沉积学的研究发现下三叠统内部(奥伦尼阶)存在一个区域不整合面。在沉积上表现为环米仓山地区广泛发育的陆相和海相碎屑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的变形特征不一致、不整合面下部地层被削截、古构造的存在等等,通过对古褶皱和古断裂的平面投影,发现古构造走向为东-西向,与勉略构造带走向一致。综合区域大地构造历史,笔者认为在早三叠世奥伦尼期(约249.7~245.0Ma)南秦岭造山带和上扬子地块就已经发生碰撞,碰撞引起了米仓山地区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这一区域不整合面。该碰撞时间不一定是南秦岭造山带和上扬子地块在此处的初始碰撞时间。  相似文献   
245.
目的:调查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人文素质现状,为提升中医药院校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本校护理学院308名全日制本科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人文素质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中等偏上,大三、大四学生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女生在逻辑思维、信息处理等4个维度高于男生,大四学生在人文知识、职业道德等8个维度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大一学生在求知精神、批判精神等3个维度得分高于其他年级。结论:中医药院校具有传统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利用中医药文化打造好隐性人文课堂、人文教育“第二课堂”“仪式”教育平台,提升中医药院校护理学生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246.
扬子地块西侧米仓山基底卷入式冲断带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米仓山基底卷入的巨型背斜带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侧,西与龙门山薄皮冲断体系斜列状错位连接,东与大巴山弧形薄皮冲断带相互叠加,北侧为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之间重要的大地构造界线——勉略缝合带。作为与周围大地构造和变形特征完全不同的构造样式,其结构的精细分析非常重要,本文利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解析技术对于这一特殊的基底背斜进行了研究。通过3条大型综合剖面的建立,本文对该巨型背斜的形成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探索性的解决米仓山背斜所卷入层序、层序的分布和彼此的接触关系问题;解决控制褶皱形成的断层分布、卷入深度、几何特点和彼此的交接关系问题;解决变形分析的构造样式问题和褶皱形成的平衡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247.
南大巴山冲断褶皱带区域构造大剖面的构建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巴山冲断带的结构复杂,在平面上城口-房县断裂将其分为北、南大巴山冲断褶皱带,北大巴山被认为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之间的拼合带,南大巴山代表了典型的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南大巴山冲断带进行构造解析。研究指出,南大巴山冲断带剖面上具有多层次和多期次滑脱变形的特点:浅层次的滑脱面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中的石膏层,卷入的层序为其后的中生界;深层次滑脱体系为沿着震旦系页岩和嘉陵江组膏盐层两个滑动面之间活动形成的冲断变形。完成了切过南大巴山不同构造部位的3条多资料约束的综合地质剖面,以此详细解析了冲断带深浅层次的冲断结构及分布规律,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冲断带的几何结构和运动过程,确定了大巴山和川东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空间对接关系,提出南大巴山冲断带为一多层次、空间上强烈收缩的复杂薄皮冲断体系。  相似文献   
248.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齐  杨威  万怡平  金惠 《岩石学报》2011,27(3):741-748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主。本文应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地震、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在二叠系-中三叠统识别出升隆侵蚀不整合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水下沉积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局部暴露层序不整合面等4种沉积层序界面,并将二叠系-中三叠统划分为11个三级层序23个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格架内分析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特征,认为台缘礁滩相和台内滩相为有利储集相带,且前者主要发育于层序Ⅰ的高位体系域(栖霞组),以及层序Ⅴ和层序Ⅵ的海浸体系域(长兴组和飞仙关组)。  相似文献   
249.
为了建立国际海底制度、大陆架外部界限制度以及海洋争端解决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设立了管制这些相关制度的组织机构,即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及对有关《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任何争端具有管辖权的机构——国际海洋法法庭。这三个机构在协调各国与海洋有关的利益关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拥有广泛的权力,其主席、副主席、理事长、秘书长、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等职位由选举产生。获得其中的席位以批准《公约》并参加其活动为前提,而且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否则将丧失争夺机构领导权的机会,国家的主张和利益也  相似文献   
250.
2007年6月29日,双鸭山市煤炭总商会将一面锦旗送到省国土资源厅,对厅矿管处工作组的同志在双鸭山市现场办公期间,为矿山企业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