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近日,为进一步查清全省土地资源状况,有效监测各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数据,经省政府批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将在全省展开。  相似文献   
182.
183.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储集性较好的砾岩储层。通过对储层岩石薄片显微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明确了沙河街组有利的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性和成岩作用特征。砾岩类型多样,其中云质砾岩的储集性最好。砾岩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16.1%,平均渗透率为217.93m D。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原生孔类型主要为砾石间残余原生孔和生物碎屑体腔孔,其次是溶蚀孔。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砾岩填隙物成分关系密切,以砂岩为主要填隙物的成岩作用中有显著的长石溶蚀作用,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填隙物的则具有多期白云石和方解石等胶结物,最有利的成岩作用是早期白云石衬垫和长石的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84.
云南西部兰坪—思茅盆地位于藏南—滇西地热带和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东南部,红层分布广泛,盆地内温泉、盐泉和咸泉数量众多,有些温泉沉积钙华。分析了红层的岩性特征和地下水类型,出露于红层泉水的成因机制以及钙华的成因和控制因素,盆地盐泉或咸泉的找钾特征系数及其在预测找钾远景中的应用。盆地内红层地下水的分布受到岩性、构造和地貌的控制,风化裂隙水分布局限,以夹层型层间裂隙水和溶孔水为主。温泉均为深循环泉,盐泉或咸泉多为溶滤成因的浅循环泉。影响温泉附近钙华沉积的水化学因素主要包括pH、CO_2含量或CO_2分压、Ca~(2+)和HCO_3~-含量,可以用Ca~(2+)/HCO_3~-毫克当量比值和方解石饱和指数判断钙华沉积趋势。盐泉或咸泉的比例系数有助于预测找钾远景。  相似文献   
185.
李达  王玮  齐继光 《海洋科学》2022,46(6):109-115
本实验对安朵仙水母(Cassiopeia andromeda)水母体进行不同程度(伞体、胃囊、口腕和触手)的切割,进行60日再生过程观察。本研究首次记录了安朵仙水母水母体的再生情况:切除部分伞体、全部胃囊、全部口腕和触手的水母体残体能够再生出缺失的部分;切除全部伞体的水母体残体无法再生出新的伞体,而是反向再生出新的口腕和触手;同时切除不同部位的水母体残体在组织修复时表现出一定的再生顺序性。本研究发现安朵仙水母水母体具有较强的组织再生能力,可作为钵水母纲再生研究的潜在模式物种,同时为刺胞动物研究以及再生生物学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6.
北海公园冰上运动是北京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及冬季休闲旅游的代表性符号,强化其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对于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践行“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指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源文献中提取分析了其冰场多年启闭日期(间接指示冰层厚15 cm)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温器测数据以及4种气候情景数据(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探讨了不同温度指标和拟合方程的预测效果差异,进而对未来冰上运动季的变化、潜在影响与适应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1989—2018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为1月1日、2月5日和36 d,对应的趋势表现为不显著的推迟(1.00 d/10a)、提前(-0.77 d/10a)和延长(1.11 d/10a),时序变化可区分为1989—2000年、2001—2013年和2014—2018年3个阶段。② 冰上运动季始、末日分别对其日期前59 d的日最低温和前94 d的日最高温有较好响应,利用这两个指标和玻尔兹曼函数可更好预测冰上运动季变化。③ 2021—2099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较1989—2018年晚1 d、早1 d和缩短2 d,3个指标变幅一致缩小,对应的0.14 d/10a、-0.21 d/10a和-0.34 d/10a的趋势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④ 未来79 a内冬季两大节庆中元旦冰上运动的适宜性要大于春节,其中春节的适宜性在4种气候情景下相差不大,而元旦的适宜性则在4种情景下有一定差别。⑤ 在相关预估结果上,BCC-CSM2-MR、CanESM-5和UKESM这3种区域气候模式并没有太大差异,而热岛效应影响尚待深入研究。⑥ 为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促进体旅融合消费、保障冰上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运营企业应采取强化游客安全保障、扩展旅游产品谱系、购买冰量保险等全方位主动适应措施,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改进旅游流的预测效果,而管理部门应大力推动产业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充分重视气候变化风险的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187.
基于1960—2017年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东部降水极端特性的地区差异、季节和气候学特征及变化格局,探讨了与全球变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极端性降水的演化与降水均值或总量的气候型态、降水集中性和持续性密切关联,尤其雨带迁移和雨型演替是影响极端性降水地区差异与时空演变的根本因素。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部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变化存在较好的协同一致性,近60年来在长江以南,强度加大的地区极端性降水亦趋于频发。同时,两者季节特征和地区差异明显。春季东北地区及华北北部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均有明显增加。近60年来夏季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的趋势变化在长江以南均以增加为主,以北以下降为主。秋季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在华北地区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华南和江南地区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趋势变化均以增加为主。华北地区及以北和内蒙古的西部冬季极端性降水强度增加显著,但频次变化不明显。而东北地区北部冬季极端性降水在强度减小的情形下,其频次仍趋显著增加。特别是中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夏季多雨带南移,雨型以北方型和中间型占优,转换为以长江型和华南型为主,多雨带的极端性降水群发性强,影响指数显著增加。此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暖位相及ENSO暖事件期间,长江以北夏季极端性降水的影响指数会显著降低。而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则有利于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夏季极端性降水的频发和群发,极端性降水强度加大,其影响的危险性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188.
GNSS卫星精密轨道是高精度GNSS应用的基础与前提,GNSS卫星精密定轨技术也一直都是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GNSS星座与跟踪数据概况,梳理了精密定轨函数模型、动力学模型及随机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归纳了低轨星载观测和星间链路观测等多源数据增强GNSS精密定轨的研究进展;然后,从应用的角度总结了当前GNSS精密轨道产品的基本状态,并进行了精度评估;最后,讨论了GNSS精密定轨在大网快速解算、多层次观测数据融合、太阳光压模型精化及高精度实时定轨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低轨星座、光钟、激光链路等新技术给GNSS精密定轨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9.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也应引起关注。以黑龙江省1900和2009年自然植被分布为基础,运用C-FIX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依据碳氧平衡方法,比较1900年和2009年黑龙江省区域氧气生产量。结果表明:①黑龙江省百年来自然植被生产的氧气量呈减少趋势,减少37.8%。②百年来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氧气生产量空间分布西南部及三江平原西部降低明显。③百年来黑龙江省各行政区及县域氧气生产量均为减少趋势,平均减少50%。减少最多的是哈尔滨市,以西部及西南部最显著。④人类活动导致自然植被面积减少是导致氧气生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0.
丁尧清  齐乌云 《地理教学》2013,(10):28-29,18
正一、目标(1)鼓励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世界地理现象,从宽广的视野考察日本国土及世界众多区域的区域特点,培养地理的见解和思路,养成对日本国土及世界众多区域的地理学方面的认识。(2)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相关的角度,捕捉日本和世界的众多区域性地理现象,并将其与对应规模的区域环境条件、人类生产活动相结合,考察其区域特点和区域问题。(3)日本和世界的多样性区域包含各种大小尺度的区域,比较这些区域并考察其相关性,认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区域特点既有地方的特殊性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