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以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为背景,在明确致灾因子、承灾体、灾害以及灾害风险和管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洋灾害及其风险的特征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并提出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风险复杂多变且有所提升;提出以群-环-域为主体的体系架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洋的响应和反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与风险的特征和规律以及综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在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和信息支撑、促进区域和全球联动联防以及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102.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水温和盐度资料,通过动力计算方法估算了源区黑潮(18°N断面)热输送量,分析了源区黑潮热输送变异和中国近海SST异常的年际、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源区黑潮热输送异常呈现出显著的以2—7、10~20a和约30a为主周期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且具有线性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约于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显著气候跃变.中国近海SST年际、年代际异常变化的最显著区域位于渤海、黄海、东海海域和台湾海峡.源区黑潮热输送变异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与中国近海SST异常变化密切相关,源区黑潮热输送变异可能是影响中国近海SST异常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主要介绍了AR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的基本方法。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海洋环境噪声信号的时间序列进行仿真分析,并对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AR模型预测得到的环境噪声信号很好地逼近了实测值,预测的功率谱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模拟的结果较好,为海洋环境噪声的预报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4.
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137°E断面海温观测资料、同化水位资料和太平洋850 hPa纬向风资料,利用EOF、功率谱和最大熵谱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并讨论了热含量变化与水位和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大尺度海气系统异常相联系,即在El Ni(n)o期间,热含量减少,而在La Ni(n)a期间热含量增多;热含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在跃变前热含量偏多,而在跃变后则偏少;热含量与水位间存在着非常一致的同位相年际变化,而这种变化与赤道西、中太平洋的纬向风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5.
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海流和温盐资料(最新版SODA高分辩率再分析资料和137°E断面的观测资料),计算了黑潮流系四个主要断面的流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潮流系各主要断面流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变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变化不尽一致,其中,短期气候变化特征可能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化有明显关联,而年代际变化则可能与发生于北太平洋的年代际变化以及其它副热带中尺度涡旋等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6.
东海黑潮热输送变异与经向风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日本气象厅1956-2003年在PN断面获得的观测资料和NCEP 850 hPa风资料,分析了东海黑潮热输送的变异特征,并探讨了冬、夏季热输送与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潮通过PN断面多年平均的热输送达16.52×1014 W,热输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很明显,其主要变化周期为准2 a,5 a和22 a.黑潮热输送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由弱到强的气候跃变.黑潮热输送具有很强的长期的线性增加趋势,在1956-2003年增加了约6.51×1014 W.相关与合成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南部和黑潮流域上空的经向风异常对东海黑潮热输送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即当偏南风异常增强时,黑潮热输送将加强,反之将减弱.  相似文献   
107.
铋、碲金属元素作为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的两种重要伴生矿化组分,其赋存状态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通过野外系统地质采样、详细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查明了铋、碲元素在该矿床中主要呈独立矿物赋存于金属硫化物内部、裂隙或边缘,形成的碲铋矿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自然铋、硫碲铋矿B、叶碲铋矿、辉铋矿、碲银矿、碲铋矿、辉碲铋矿、赫碲铋矿、萨硫碲铋铅矿和应硫碲铋矿等。自然铋的矿物颗粒结晶粗大,形成环境相对稳定,是Bi的主要赋存形式之一,且常常出现自然铋和辉铋矿共存。Bi主要来源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和部分围岩中矿化元素的活化,Te的来源与深部岩浆活动或地幔物质有着密切关系。燕山期岩浆热液携带了大量含矿流体上升,当高温热液演化到中温时,Bi、Te金属元素便逐渐富集、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108.
2017年1月至12月,研究分析了深圳市大气气溶胶中210Pb的活度浓度、沉降通量和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深圳市大气210Pb比活度范围为0.59~4.72 mBq/m3(平均值为1.58 mBq/m3);沉降通量范围为0.45~1.31 Bq/(m2·d)(平均值为0.74 Bq/(m2·d));沉积速率范围为0.09...  相似文献   
109.
翡翠自清朝晚期被发现至今一直是大家的宠物,镯、佩、坠、珠、戒面等无一例外,2004年更是翡翠升值的一年,并且其趋势不可阻挡,有些人更是以买翡翠做为保值收藏品,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火眼金睛,来识别翡翠的真假与优劣,现在就带你来走进翡翠。  相似文献   
110.
极光分光光谱仪成像所得重要辐射特征包括氧原子所激发的557.7、630.0、636.4 nm谱线,这些谱线和入射电离层的高能电子能通量、中高层大气粒子成分密度等都有着紧密联系.本文结合引发极光的电子碰撞反应物理机制构建氧辐射特征仿真模型,利用极光光谱图像557.7、630.0 nm谱线估计最接近真实成像情况下的入射电子能通量,实验结果表明仿真中基于假设光强比推演得到的氧辐射谱线像素预测值较真实值高估了1~1.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