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7篇 |
免费 | 981篇 |
国内免费 | 5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9篇 |
大气科学 | 425篇 |
地球物理 | 544篇 |
地质学 | 2356篇 |
海洋学 | 571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329篇 |
自然地理 | 4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30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7篇 |
1960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北三省城市扩展及植被覆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数据( MSS、ETM、CBERS) 对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进行了调查,研究30 多年来东北三省城市的扩展情况,并且结合NDVI 数据,对研究区范围内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976-2000 年、2000-2007 年两个阶段,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持续增加,年均扩展率由 5. 10%增加至6. 32%,扩展强度比较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哈大交通经济带上; 研究区范围内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NDVI 均值随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2.
23.
利用2004、2007、2010年在福建中南部沿海长期验潮站和临时验潮站获取的实测逐时潮位资料,采用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18个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并根据调和常数分析了沿岸海域潮汐特征.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以向南传播的半日分潮为主,传播至浮头湾以南海域后衰减明显,对应平潭至浮头湾海域的潮汐性质为半日潮,古雷半岛以南海域为不规则半日潮混合潮;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自北部平潭向南至诏安,平均海平面升高约25 cm,潮差减小超过3 m,平均大潮差与平均小潮差之差也减小2 m左右,理论高潮位降低约1.5m,而理论低潮位升高约2 m,潮时推迟约2h. 相似文献
24.
25.
在加入温室气体和太阳常数后,FOAM较好地模拟出20世纪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与IPCC AR4模式和观测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主要特征如下:(1)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约0.6~0.7℃,海表面温度升高约0.4~0.5℃;地表温度升高不均匀,冰面大于陆地,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大于南半球;对流层变暖,平流层变冷。(2)中纬度西风增强,西风带和信风带都有往极地移动的趋势,在南半球更明显;南北半球增暖的不对称可能影响信风的变化。(3)海表面温度经向梯度增大,和中纬度西风增强有互为因果的关系。(4)中低纬度蒸发加强,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水汽的温室效应增强。(5)海洋上层增暖,副热带地区更明显;高纬度海洋变淡,太平洋变淡,印度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变咸;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 相似文献
26.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岭南疍民居住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疍家艇、船屋、窝棚及水栏、砖木房、钢筋水泥楼房等疍民居住建筑文化景观,指出其聚落特征经历了单一艇停泊、疍家艇集中停泊、岸边窝棚区、水栏区到岸上渔民新村的变化过程;在居住的地理环境方面,疍民的居住空间经历了从水上、岛屿、浅滩到陆地的变化过程;在聚居形式方面,... 相似文献
27.
鄱阳湖沙地是亚热带湿润区典型风沙化土地,土地沙化问题严峻。鄱阳湖沙地研究多在小范围开展,研究意义有限,应在多处进行沙地粒度比对研究。选取庐山市、都昌县、永修县和南昌市新建区等沙地样品57个,分析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沙地主要由中沙、细沙和粗沙组成,三者总含量超90%;Mz均值为1.79Φ,分选较差,呈正偏和尖锐分布;(2)鄱阳湖沙地不同土地类型沉积物表层(0-5 cm)与20-40 cm深度粒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和河滩表层比20-40 cm深度粒径大,但流动沙丘和湿地草滩表层分选优于20-40 cm深度;湿地草滩和河滩优势粒级含量和粒度参数有别于沙丘;(3)鄱阳湖沙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为风成沉积;河滩以河流作用为主,风蚀为辅;湿地草滩是在风力和水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鄱阳湖沙地沿盛行风向从南到北S、SK、K依次减小,风沙运动多以两跳一悬式为主,以就地起沙为主,河滩湖滩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28.
西昆仑布伦阔勒群变质岩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塔什库尔干县的马尔洋地区,布伦阔勒群主要由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稀土总量较高(∑REE=190.2×10-6 ~ 359.1×10-6),从轻稀土到重稀土逐渐亏损((La/Yb)N =4.28~5.79),与E-MORB类似;另一种稀土总量较低(∑REE=89.28×10-6~113.0×10-6),轻稀土亏损((La/Yb)N=0.59 ~0.84),重稀土曲线平坦((Gd/Yb)N =0.99 ~ 1.07),与N-MORB类似.微量元素蛛网图中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具有Ba正异常,Sm、Cr、Zr、Hf和Ti的负异常,轻微的Nb、Ta的负异常,显示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孔兹岩的原岩判别图解显示其原岩可能为岛弧环境沉积的页岩和硬砂岩.因此,推测塔什库尔干布伦阔勒群的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根据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和温压计算,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M1为高压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Grt+ Hbl(1)+ Pl1+ Qtz,变质温压条件为850~ 870℃/12.9 ~13.3kb;M2和M3为两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分别为Hbl2+ Pl2+Qtz和Hbl3+ Pl3+ Kfs+ Bt+ Qtz,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30 ~ 770℃/7.3~7.8kb和680 ~ 740℃/4.7 ~5.7kb.孔兹岩也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推测其早期M1阶段变质温压条件可能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峰期变质阶段相同(850~870℃/12.9 ~ 13.3kb);峰期M2和峰期后M3阶段变质矿物组合分别为Grt2+ Pl2+ Bt2+ Sil+ Qtz和Grt3+ Pl3+ Bt3+Sil+ Mus+ Qtz,温压计算结果分别为800~830℃/7.9~9.2kb和670~700℃/5.1~5.6kb.孔兹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对应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上述温压计算结果形成顺时针的P-T轨迹,表现为峰期高压变质作用后叠加了由高角闪岩相-中压麻粒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反映了西昆仑与碰撞相关的大地构造背景,这可能与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有关,之后叠加了印支期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29.
热流特征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流特征不尽相同。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流分布主要受地壳年龄和沉积作用、地形及断裂构造和流体迁移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0.
湖南白马山-龙山金矿带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测试了白马山-龙山金矿带中龙山、古台山、高家坳一带金矿床的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δ(18)O‰值,龙山、古台山一带金矿床石英δ(18)D值具有相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为-59‰~-66‰,极差不大(7‰),分析结果认为本区成矿流体与区域液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而高家坳一带金矿中石英δD值变化较大为-57.7‰~-87.7‰,极差达30‰,矿液为封存于地层中的原生水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龙山一带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不大,大部分样品集中在-2.O‰~ 2.O‰之间,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少量来自于地层.产于中泥盆统半山组中的高家坳一带金矿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大,集中在6.21‰~22.25‰的,反映其硫主要来自沉积岩层的硫化物.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白马山-龙山金矿带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早期为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期为地下热水为主,有变质水及岩浆水混合的混合型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