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尘埃等离子体微波衰减常数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固体火箭喷焰看作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在统计理论框架下,通过求解含碰撞项的Blotzmann方程和Shukla方程,给出了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复电导率和衰减常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充电响应因子的概念.将固体火箭喷焰的有关参数代入计算表明,衰减常数同时受电子和尘埃粒子浓度以及尘埃粒子半径的影响.理论的分析与实验所观测到的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42.
吴健 《地下水》2020,(4):139-141
为了研究天津某地区是否适合修建大型建筑物,对该地区基坑内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不同土层内还有的土质不同,主要以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粉砂黏土等为主,且每层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有所不同;对不同土层的固结抗剪强度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粉土的抗剪强度相对较低,但是其峰值较高;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和峰值比较接近,差值没有粉土大;根据不同物理力学指标对该基坑内桩型进行预估,并针对设计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3.
用3个经度链上电离层垂测站资料分析磁暴时夜间h'F的同时突增现象提出了电动耦合在夜间出现东向电场从而使F层抬升的物理机制同时也解释了突增现象在午夜后更多,且增幅更强的事实.  相似文献   
44.
对流电场、场向电流和极光区电集流是磁层一电离层耦合的主要物理过程.它们的演化发展时间分别为几分钟至半小时的量级.本文用100°E和300°E的两个地磁经度链附近各11个台站的1min均值地磁H和Z分量资料,分析了1994年4月16—17日磁暴期间磁层耦合过程对极光区和中低纬区电离层扰动的地磁特征.强磁暴开始时,台站所处的地方时位置不同,则观测到的电离层和地磁响应也完全不同.这是磁层对流和一、二区场向电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说,扰时极光区的西向电集流变化更为强烈.随着耦合的发展,极光区范围会向南北扩展,电集流中心带则向低纬侧移动.在中低纬区,二区场向电流的建立能屏蔽一区场向电流所产生的扰动,并引起反向的电流及地磁变化.由此,中低纬区夜间有可能出现短时间的东向电场,又可通过EXB的垂直向上漂移作用抬升F层等离子体,并发生同一经度链附近的多站电离层h'F同时突增现象.另一方面,磁赤道附近的台站则更多地受内磁层赤道环电流和电离层赤道电集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吴健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06):739-746
以弛豫碰撞模式下Boltzmann方程的解为基础,从极光区视线方向上离子的非Maxwell一维速度分布函数的Raman等人的积分解出发,导出了一维速度分布函数的解析形式解,给出了它的一些特性,并研究了该分布函数随电场增强而出现的饱和现象,给出了物理解释,计算了几种情况下的饱和电场值.  相似文献   
46.
我国极区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我国在挪威Troms进行的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临界频率大于泵波频率的O波加热事件扰动效应明显,电子温度存在60%~120%的增强,扰动范围从150 km一直延伸到400 km,电子密度扰动不显著,最大可以观察到12%的密度衰减.受加热影响,离子声波频率有1~2 kHz的增加,离子线谱峰谷比增加,有时伴随有高阶谐振线出现.离子线和等离子线功率存在过冲现象,等离子线的功率剖面存在单峰、双峰和三峰结构,等离子线的功率增强幅度随频率负指数衰减.  相似文献   
47.
提出一种新的古滑坡变形预测方法。首先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奇异值分解(SVD)对古滑坡变形数据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分项组合神经网络预测古滑坡复活区的变形,最后利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进行古滑坡多标度趋势评价。以王家坡滑坡为例分析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组合分解模型EEMD-SVD较单项分解模型具有更强的数据分解能力,可有效实现滑坡变形数据的信息分解;基于神经网络的分项组合预测模型适用于滑坡变形预测,所得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在2%左右,预测精度较高,且外推预测显示滑坡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增加速率为1.23~1.36 mm/周期;MF-DFA模型的多标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滑坡变形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变形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与预测结果较为一致,可佐证前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8.
吴健  徐彤  胡艳莉 《地震学报》2016,38(3):345-355
地震电离层异常现象已被大量观测所证实,地震电离层异常的特征分析及其物理机理研究对开展地震监测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利用国家电波观测站网长期积累的电离层垂测数据,开展了震例分析及其机理研究,初步获得了震前电离层的异常特征,并建立了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电场耦合物理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9.
正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工作中,其优点在于能够全面地表现场点周边所有可能的地震对于场点的地震动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地震概念的缺失,简单说就是没有一个地震能够产生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得到的反应谱。这导致一些需要考虑与地震相关地震动特性的工作难以开展。因此,需要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理论框架下和具体的地震构造环境中,识别出能够体现区域地震  相似文献   
50.
为解决摩擦摆隔震支座抗拔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优化其隔震性能,将传统的摩擦摆支座(FPB)和半主动控制思想相结合,提出一种自适应磁悬浮抗拔摩擦摆隔震支座(AMFPB)。基于磁路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U型电磁铁的电磁力公式,以及AMFPB刚度、周期和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对U型电磁铁进行位移-电磁力试验分析,建立AMFPB有限元模型,并对不同位移幅值、不同电磁铁匝数和输入电流下支座的滞回特性和抗拔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型电磁铁的位移-电磁力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度较好,计算得到的AMFPB滞回曲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AMFPB随滑动位移的增加可调节自身的刚度及耗能,有利于支座位移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