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白钨矿精矿中黑钨矿的物相分析,与黑钨矿中少量白钨矿的物相分析一样,都是由于两者的含量相差过于悬殊,很艰找到合适的选择性溶剂和条件,得到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所以至今仍为国内外尚未过关的课题.本文应用新的选择性溶剂-结晶氯化铝,它比以往使用的那一种选择性溶剂对白钨矿的溶出率要大,采取适当措施后黑钨矿的溶出率可以降低得很小,并且对钨矿中的一些常见共生的含钙矿物能同时全部除去,在此基础上测定残渣中的钨(黑钨矿和残剩少量白钨矿的和)和钙(白钨矿的钙),钙的含量按CaWO_4固定组成换算成白钨矿的钨,差减即得黑钨矿的钨.  相似文献   
22.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对环境要求也高.但是华东地区资源丰富,涉及的矿种多,数量大,矿产资源开发普遍,由此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和占用、水资源破坏、水土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等,指出区内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资源损毁、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的规模,分析引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环境地质学内涵及其拓展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当前环境地质学科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不断增长的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环境地质学科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和服务,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不断成长,文章还讨论了发展环境地质学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实地调查与监测成果为基础,划分出合肥地区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典型灾害实例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灾害的成因.对地质灾害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治理和防范措施.从保护地质环境、强化地质灾害管理的角度,提出技术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5.
初步设计了地震监测雷达卫星的轨道参数,讨论了单颗雷达卫星的参数,以及3颗或4颗卫星组成卫星星座时重访周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6.
关于方铅矿中银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善浒 《矿物学报》1989,9(2):174-176
《矿物学报》1984年第二期上发表了用EDTA-NH_4OH、H_2O_2溶解方铅矿测定其类质同象银的报道,实验证明用上述溶剂分解方铅矿时,溶解了的类质同象银(Ag~+)与反应产生的S~(2-)又重新生成Ag_2S沉淀,使类质同象银的结果显著偏低。本文提出加入NaCN可以防止Ag_2S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27.
碎石土是一种非连续、非均质的结构性材料,由于内部含有大量碎石块,容易形成架空结构,使其内部形成复杂独特的渗流通道即优先流通道,碎石土优先流通道是包括水分运移和土体细颗粒迁移的复杂过程,但在研究其优先流路径时通常只考虑了水分的运移而忽略了细颗粒的迁移,颗粒迁移与通道形成密切相关。为此,对两种不同级配土柱(粗细颗粒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分别进行饱和渗流-颗粒迁移试验,从细颗粒迁移的角度分析通道形成的时空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迁移一部分由于流失引起碎石土渗透性增大,另一部分由于重新沉积而堵塞局部孔隙,降低渗透性,两者作用结果最终加速优先流通道形成;连续级配的碎石土形成大面积交叉分布的管网状渗流通道,间断级配的碎石土则形成集中渗流通道;相同水力条件下,不同级配细颗粒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连续级配的碎石土细颗粒迁移不随空间位置的差异而发生变化,间断级配的碎石土细颗粒迁移随空间位置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两种级配下碎石土细颗粒主要流失量的粒径范围均在1~0.075 mm;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连续与间断级配试验细颗粒流失量均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大,间断级配的碎石土破坏时水力梯度小于连续级配破坏时水力...  相似文献   
28.
选取多时相、多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多江断裂。同时,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9.
任凯珍  冒建  陈国浒 《城市地质》2011,6(1):45-48,29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分布关系,并得出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影响等级,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或预警区划因子权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按照规范要求需要1:2.5万地形图作底图。因此,工作中需要制作1:2.5万标准图幅框与地形图匹配作为野外填图手图。本文就1:2.5万标准图幅制作、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投影转换及地形图比例参数设置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