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高氟地区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氟中毒性地方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关注氟污染源分析及暴露途径研究的同时,开展氟暴露途径评价健康风险研究也十分必要。据调查,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地区表层土壤氟含量高于当地区域背景值,本文针对当地存在氟超标导致地方病的实际情况,重点采集了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地区表层土壤、地层岩石、农作物、地下水等样品,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分析方法对相关元素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高氟区氟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谷物和蔬菜氟暴露途径健康风险指数HQ<1,没有非致癌风险。当地人体氟暴露风险主要途径为饮用地下水摄入,相关的健康风险指数HQ>1,这表明通过饮用氟超标的地下水,可能具有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年度总健康风险为1.69×10-8,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最大可接受年健康风险水平5.0×10-5,属于人类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根据氟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本文提出该地区饮用水安全性方面还需多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22.
喀纳斯地区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地层东锡勒克组,因缺少可靠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其形成时代及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存在争议。为探讨这一问题,文章选择区内东锡勒克组一套层状分布的糜棱岩化英安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得到2件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45.4±3.1)Ma和(445.7±3.7)Ma,代表火山岩结晶年龄为晚奥陶世。这表明东锡勒克组地层形成于晚奥陶世。糜棱岩化英安岩SiO_2含量为53.99%~71.04%,具有富铝(Al_2O_3=13.83%~16.27%),贫镁(MgO=1.09%~3.53%),K_2O介于1.11%~3.83%,平均为2.84%,属于高钾质火山岩系列的特征;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δEu=0.65~0.8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Ce)和亏损高场强元素(K、Nb、Ta),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笔者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洋壳俯冲消减后期同碰撞的环境。晚奥陶世末古亚洲洋由南向北向西伯利亚板块之下俯冲形成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性质的喀纳斯地区晚奥陶世火山岩。  相似文献   
223.
<正>记者近日获悉,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综合地质博物馆网络红页制作完成并正式上线,自此该馆有了专属的中文域名网站。据了解,"网络红页"是中央编办事业发展中心为广大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的免费网站服务。通过网络红页开展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民生,搭建与老百姓沟通的桥梁,对于提高我国政务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博物馆高度重视此次网站建设工作,派出多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网络  相似文献   
224.
天津近岸台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的改进,采用Flather-Heaps干湿网格法和两重网格嵌套的数值计算格式,针对天津近岸海域的地形和易受风暴潮漫滩灾害侵袭的特点,建立了天津近岸海域三维动边界风暴潮漫滩模型,对天津近岸区域台风影响下的风暴潮漫滩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选取7203,8509,9216,9711号典型台风过程,计算了风暴潮漫滩水位变化,通过与塘沽站点实测数据的比较,计算的增水曲线过程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基本能够真实反映天津近岸的风暴潮水位变化情况及漫滩范围。研究结果验证了改进POM模式为动边界数值模型并应用于浅海区域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225.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可视化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21年蒙古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数量由1980年的2篇增长至2021年的96篇,其变化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式增长-快速增长过程;2000年后英文文献占主导,作者单位以中国科学院为主,与美国的合作最多。(2)2000年之前对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关注度最高,之后土地沙漠化成因成为研究热点,近10 a沙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成为主题。2000年之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沙地地区,21世纪后扩展到以农牧交错带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2011—2021年聚焦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3)1980—2000年关注土地沙漠化概念、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进入21世纪后转变为土地沙漠化环境效应研究,2017—2021年则聚焦于沙漠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修复研究,也是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今后的研究力求辐射蒙古高原整体,实现多源数据的高度融合,提高所获信息的精确度,以促进蒙古高原沙漠化土地生态功能的提升及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