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浙西寿昌火山洼地进行区域调查、圈定火山机构基础上,对中生代建德群劳村组层型剖面中的火山岩夹层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岩石SHRIMP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显示Nd、Tb峰及Sr、P、Ti谷和明显Eu的亏损,指示为拉张环境。经测定剖面从底部到顶部,火山岩夹层年龄为135.1±1.6 Ma^128.0±1.9 Ma,剖面沉积—喷发活动与华南构造具较好的对应性,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在浙西反映。该剖面在华南白垩系火山岩系地层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2.
南黄海前古近系油气储层时代老、埋藏深,地震勘探中仍存在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和成像质量差等难题。在分析目标层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和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反射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南黄海前古近系油气地震勘探策略;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应在海况较好的条件采用长排列、高覆盖次数和较大容量气枪震源施工;数据处理的重点应为多次波消除、噪音衰减、速度分析和成像,针对深层弱反射信号的处理难题,建议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和共反射面元叠加等先进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3.
岩石生热率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根据自然伽马与岩石生热率的关系,利用盆地4口钻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桑托斯盆地主要岩石或矿物及地层的生热率.统计了2964个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值,主要岩石或矿物的生热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泥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石膏和盐岩;盆地地层的生热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生热率...  相似文献   
94.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并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在系统研究扬子块体构造旋回演化及沉积发育的基础上,以地质类比为手段,剖析了上、下扬子区宏观地质特征的异同,认为上、下扬子区叠合盆地演化具有"早期统一、晚期分异"的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是扬子块体与周缘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分异的界限大致是以印支运动为界。通过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上、下扬子区典型叠合盆地成藏要素存在时空关系上的可类比性,并与构造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对南黄海盆地勘探的指示意义,认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是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潜力区,深层油气勘探需重点关注,以及古隆起对油气聚集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5.

探测高层大气的粒子浓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安装在中国西安城区(海拔457m, 34.23°N, 109.01°E)的自制地基气辉成像干涉仪GBAVTⅡ(Ground-based atmosphere VER & temperature imaging interferometer)对峰值高度在94 km处的867.7 nm O2(0-1)夜气辉长期定点观测, 反演得到O2(0-1)的柱浓度, 并根据大气温度及O2(0-1)粒子柱浓度的扰动提取得到大气重力波、行星波周期.本文首先阐述了地基GBAVTⅡ探测气辉的原理, 并从气辉辐射理论及地基探测模式导出气辉强度表达式, 建立地基仪器探测得到的气辉的积分体发射率IER(Integrated Emission Rate)与大气中O2(0-1)柱浓度的关系, 然后利用2019年以来的多日观测数据, 得到西安地区上空O2(0-1)粒子的柱浓度量级为104cm-2; 经对比发现2020年9月17日GBAVTⅡ探测O2(0-1)柱浓度结果与NRLMSISE-00模型数据的相对误差在0.5%~30%.我们从GBAVTⅡ整夜拍摄气辉成像干涉图中反演出西安上空90~100 km的大气温度和O2(0-1)柱浓度及扰动特征, 得到周期在8~10 h左右的潮汐波, 去掉潮汐趋势的温度和柱浓度残差序列, 利用小波分析提取得到周期为2.3 h的重力波.最后我们利用2022年4月21日—2022年5月6日期间的O2(0-1)柱浓度探测序列得到日平均柱浓度并提取准2日的行星波周期.GBAVTⅡ所探测得到大气波动的周期尺度与其他已有中纬度地区的探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编制新的海区地质地球物理图件显得非常必要.中国东部海区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包括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表层沉积物分布图和区域构造图.本研究通过利用数字化编图技术对新旧资料进行同化和标准化处理,获得了大范围、基于新资料的图件成果.此外,在编图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我国东部海区的地球物理场分区特征,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区域构造单元.编图成果将进一步促进对我国东部海区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
大陆架科学钻探300 m首钻选址于南黄海陆架区,以钻穿第四纪地层为目标。针对钻孔施工要求及后续研究的需要,提出钻孔部署的原则。在分析南黄海陆架区地形地貌、水深、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沉积历史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多道地震、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及钻孔等资料,敲定了井场调查合理区。同时,在调查区对限制钻探工作的地貌类型和地震相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钻探位置。另外,还根据调查区单道地震的特征对首钻300 m钻孔的纵向地层及岩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实施第四纪地层全取心钻探提供依据。近日,海上300.1 m钻探取心的成功实施,表明孔位选取和沉积地层预测的技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
以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脆弱带的特点,借助3S技术对1989、2000和2004年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空间信息指标,建立基于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由21项因子组成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动态模型对吉林省大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Arcmap软件绘数字化图。结果表明,大安市1989—2004年各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不断恶化趋势,到2004年已有近1/3的乡镇处于Ⅴ级(劣),气候、地质条件、人类对资源过量开发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我国东部海区及邻域1:1 000 000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将于2008年底出版,区域构造图是其中的主要专业图件之一。讨论了该专业图件的编图方法、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法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首次对黄海东海区进行了全面剥皮编图,剥去了Q+N2地层。对于沉积盆地用等厚度线表示出了新生界的厚度。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方法是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并以现今的构造特征为主要划分依据。板块内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在总结国内外多种构造单元划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了对我国东部海区及邻域的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区内一级构造单元为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构造域(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西太平洋构造域主要包括太平洋板块的西部及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在该区的部分可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和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由日本琉球岛弧、冲绳海槽弧后盆地、日本海弧后盆地等次级构造单元构成。东亚大陆构造域在该区内由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南地块等次级构造单元构成。各地块又可划分出盆地、隆褶带、隆起区等多个次一级地质构造单元。最低一级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凸起和凹陷。  相似文献   
100.
以"中国海陆及邻域大地构造格架图"的编制为契机,块体构造学说被提出。该学说将中国海陆及邻域的地壳演化史分为5个阶段:陆核形成阶段、古全球构造阶段(包括成台过渡和稳化阶段)、中间阶段和新全球构造阶段,在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新全球构造阶段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将块体和结合带赋予新的定义和内涵,作为板块之下的二级构造单元,用以表示古全球构造阶段的大地构造单元。二叠纪末期,聚合的Pangea大陆在中国及邻域存在3个块体群:劳亚块体群、古华夏块体群以及冈瓦纳块体群。古华夏块体群由众多规模不大,但地壳发育历史复杂的块体组成,蕴含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区域构造背景和岩性地层等资料,并对各种体现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测年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将古华夏块体群划分为华北、扬子、华南3种类型,对其演化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厘定。华北型块体于古元古代末期(约1.8 Ga)完成成台过渡;扬子型块体于新元古代初(约800 Ma)完成成台过渡;华南型块体于早古生代末期(约400 Ma)完成成台过渡,之后各类块体分别进入稳化阶段,直至早二叠世末一起进入中间阶段,体现了地壳演化中的同序时差现象。印支运动后,又作为欧亚板块的一部分,随板块一起参与到新全球构造阶段的演化旋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