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6篇 |
免费 | 225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篇 |
大气科学 | 200篇 |
地球物理 | 239篇 |
地质学 | 433篇 |
海洋学 | 10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42篇 |
自然地理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社会时期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开发耕地、发展种植业为主。工业社会乃至今天的信息社会,则是以工业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以及交通等公用设施建设用地为主: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丰十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是相对无限的,这样,固有的土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日益激化。 相似文献
2.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旨在用来准确,有效地分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混凝土材料模型在于亚弹性亚弹性正交异性理论,采用Sargin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方程表达以及拉伸,压缩破坏面,钢单元采用等向强化的Von Mises弹塑性模型,试验和计算比较表明该计算模型是一个比较简单但准确,有效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吕长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1997,(2)
鸡西矿务局滴道矿一井,在平均垂深达430米的国家Ⅱ级铁路干线下采煤试验时,为了正确的测定水平移动,特别是开始移动时的微小值,曾设计了一个完整方案:不仅建立高精度的起始点为坚强的符合导线,还用角度变化观测测定几个中间点的平面移动值以资校核。实践表明,用两端有控制点的高精度导线测量方法是能测出水平移动数值的,它与用角度测定点位平 相似文献
4.
5.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掣肘和关键突破口,同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根基。本文主要结合德国德累斯顿区域和美国阿克伦城市群从锈带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剖析其资源型经济转型及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路径特征,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是路径创造与演化的过程,德累斯顿区域和阿克伦城市群均持续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建立区域转型发展的磁极,本地蜂鸣与全球网络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是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采用以主体多元化、领域跨界化、结构扁平化、组织开放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创新组织模式,有效推动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形态兼顾本区域的地理空间集聚和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集群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在促进本地技术创新网络、跨区域协同合作网络以及本地-全球互动网络构建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织网人”作用。建议我国资源型经济区域全面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集群策动战略,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以本地根植性为聚集核,以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导向,制定区域经济转型与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完整路径,同时加快建立集群组织、联盟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通过其“织网人”和“粘合剂”作用推动构建本地技术创新网络和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推进区域发展路径的演化与转型。 相似文献
6.
常规DCD(dynamic canonical descent)算法具有全局优化能力且无需考虑目标函数的可微性,只要预先定义优化空间即可,但是该算法的收敛速度有限,为此提出了变参数DCD算法,并建立了其相应的算法迭代格式。在数值试验和工程应用中将该变参数DCD算法与常规的DCD算法进行比较,其结果均表明:变参数DCD算法在全局优化能力和收敛速度上找到了一个均衡点,该算法不仅具有DCD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而且收敛时所需的目标函数评估次数少,在优化过程中该算法展示出了稳定性强且优化结果可靠度高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LAGEO) 建立了以系留气艇为平台的综合探测系统。通过气艇在大气边界层上升、下降过程获得不同高度的气象参数和同时的辐射参数。以气象参数为输入,应用辐射传输模式 (MODTRAN4.0) 获得模式辐射输出,将其与实测辐射值作对比,验证MODTRAN4.0模式的准确性,为有关目标识别与遥感提供基础。2006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综合观测站利用系留气艇平台进行了验证实验,并对热红外波段的模式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实验系统具备进行模式验证的能力,在热红外波段,MODTRAN4.0模式输出结果与实测辐射亮度之间的相对误差的均方差在边界层大气条件下小于3%。 相似文献
8.
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宽比r、轴压比n、边缘约束构件约束程度等.本文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w、轴压比n、高宽比r与剪力墙极限位移Δuw之间的关系,即λvw-n-r-Δuw关系,然后通过7个研究机构所进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对该关系进行了验证.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本文方法,设计者可以在已知层间位移角需求θ及确定损伤指标Dw的情况下对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进行配箍.本文最后通过一算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提出了新条件下CORS成果推广使用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从坐标系定义与实现两个角度对WGS84和CGCS2000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不同条件下两者之间的最佳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