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议旅游洞穴灯光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杨晓霞  施俊庄  向旭  王然 《中国岩溶》2012,31(4):433-440
伴随旅游洞穴照明设施和洞穴游览活动而出现的灯光植物,导致钟乳石硬度、颜色发生改变,洞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异,洞穴人文景观遭到破坏,降低了洞穴景观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不利于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对没有出现灯光植物的旅游洞穴,应防患于未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通过在旅游洞穴洞口设置“双重门”、吸尘器,或在洞穴游道两边设置泡沫等,阻止植物孢子、种子进入洞穴空间;定期清理旅游洞穴内的垃圾和泥土,减少旅游洞穴灯光植物的养分;改善旅游洞穴灯光光谱、光照度,减少洞穴内灯光的光照时间,以抑制或杀死灯光植物。对于已经生长了灯光植物的旅游洞穴,应采取包括人工铲除、高温蒸汽喷射、高温热水浇洒、紫外光照射等物理方法,和向灯光植物喷洒甲醛、除草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双氧水、漂白粉,或用稀释的化学药水清洗等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其中次氯酸钙的效果最好);此外,一些新技术手段,如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也可以用于灯光植物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全是洞穴旅游的生命线,是洞穴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利用CNKI、维普数据、Springer Link、Elsevier SDOL、EBSCO、SAGE JOURNALS、Wiley等中外文数据库并结合纸质文献,共获得与洞穴旅游安全相关的文献79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洞穴旅游安全是一个研究时间短暂的新兴学术领域,至今仅有25年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较为分散,主题不突出,现有研究成果多属于洞穴或洞穴旅游研究中的“捎带”成果,至今尚无以洞穴旅游安全为主题的独立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旅游安全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领域,研究内容限于浅表层次;研究尺度以微观为主。洞穴旅游安全作为洞穴旅游的新分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未来应综合运用洞穴学、安全学、旅游学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确保洞穴旅游环境、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等安全的角度出发,扩展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的内容;近期可着重对其理论架构、安全认知、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救援体系等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翔  杨晓霞  李溪  向旭  孙晓蓓 《中国岩溶》2017,36(2):264-274
通过中国洞穴数据库、中国各省市旅游景区名录、同程旗下网站(www.17u.net)和欣欣旅游网(www.cncn.com)下属的洞穴旅游专栏以及其他相关网站、报刊等途径获得中国大陆旅游洞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旅游洞穴的数量、质量、开放时间、空间分布、开发主题、门票价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截止2016年7月,中国大陆地区拥有旅游洞穴景区(点)708个,其中,旅游洞穴景区364个,旅游洞穴景点344个,除宁夏和上海外,在其余29个省级行政区均有分布;现有A级旅游洞穴景区177家;以旅游洞穴景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自然遗产有2处,世界地质公园有6处,国家地质公园有2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26处;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开放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多年间,尤以1980—2008年间开放的最多,年际差异性较小;受岩溶地质背景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重影响,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较为集中地分布于西南、中南、华南、华东地区,在省际间空间上呈凝聚态势;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开发主题主要涉及地质观光、历史遗迹、宗教活动、科普教育、医疗保健、地下漂流等类型;中国5A、4A、3A、2A级旅游洞穴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分别为129元、86.16元、53.09元、37.19元,高于非洞穴类同类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4.
杨晓霞  翁子凡  向旭 《中国岩溶》2017,36(1):131-138
在对芙蓉洞现有灯光照明系统的供电方式、照明配电、照明控制、功能性照明系统和景观性照明系统等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IPA法,分析了游客对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期望值和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优化对策:(1)排除照明设计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灯具的防护等级,提高照明供电等级,确保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安全性;(2)凸显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主题性;(3)采用LED光源,充分发挥照明控制系统的作用,注重芙蓉洞灯光系统的生态性;(4)确定不同类型景观的照度水平,科学使用用光方式,做到洞穴照明方式多样化、灯光色彩多元化、灯具与电线隐形化,增强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景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