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贵州望谟纳夜中-晚二叠世领薅组上部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主要识别出Chondrites,Planolites,Keckia及Helminthopsis等。含遗迹化石层段下部以Chondrites为优势化石种属,具有较高的丰度,向上逐渐被Planolites和Helminthopsis替代,整体形成以觅食迹为主的遗迹化石组合。根据领薅组上部岩石组合、沉积构造以及露头尺度遗迹化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纳夜地区在中-晚二叠世整体为相对闭塞的浅海还原环境,遗迹化石是高水位体系沉积作用下的产物,其分布与海平面升降关系密切。化石组合的纵向变化规律指示向上水体整体变浅。这对于进一步认识贵州南部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演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罗楼组上部灰岩段是右江盆地西北缘奥伦尼克期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唯一赋存层位,生物地层研究精度较低.本文以安然背斜东段敢南、者堡一带罗楼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测制,对该组上部灰岩段进行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果显示,敢南一带罗楼组上部可识别出5个牙形石带,者堡一带罗楼组上部可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根据两条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认为右江盆地西北缘奥伦尼克期包含5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N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 带、Novispathodus waageni 带、Neospathodus crassatus 带、Icriospathodus collinsoni带以及Triassos pathodus homeri-Tr.symmetricus组合带.区内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主要产于Triassospathodus homeri-Tr.symmetricus组合带.该研究结果为罗楼组上部灰岩段海生爬行动物群时代的限定提供可靠的生物依据,并为进行奥伦尼克期海生爬行动物群产出层位的精细对比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3.
安亚运  杨忠琴  向坤鹏  黄艺  陈厚国  贺永忠  刘伟  余谦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8-67030008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进一步探讨该套黑色页岩的形成背景,以黔北地区道页1井为例,开展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主要为硅质碳质页岩,夹多层斑脱岩,U/Th为0.2~2.90,V/Cr为1.18~14.34,Ni/Co为2.31~11.59,TOC为0.68%~5.91%,平均3.76%,稀土配分曲线为平坦型,δEu以弱正异常为主、个别为弱负异常;龙马溪上部及新滩组主要由泥岩及钙质泥岩组成,U/Th为0.16~0.23,V/Cr为0.88~1.79,Ni/Co为1.77~3.91,TOC为0.1%~0.84%,δEu以明显负异常为主,表现出低斜率右倾型稀土配分曲线。以上特征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形成于间歇性缺氧的还原环境,龙马溪组上部及新滩组为富氧环境。结合斑脱岩的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是汇聚背景下前陆盆地早期沉积的产物,强烈火山作用给大陆边缘海带来营养元素,刺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造成水体迅速缺氧,可能是造成同期海底缺氧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4.
黔西北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乌蒙山重力梯级带上,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找矿前景巨大,但研究程度低。近年来,在织金五指山、赫章猪拱塘等地取得了大型、超大型铅锌找矿历史性突破,指示区内具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根据区域重力、航磁、地质以及1∶5万地面磁测等资料,划定了区内的深、浅部断裂构造。结果显示,铅锌矿床的分布与推测的深部及浅表断裂带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在威宁李子沟一带,北西向断裂F_1与北东向断裂F_2呈"十"字形分布,为两条典型的控矿构造;在以那架—小猫场地区,两条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F10、F11)联合控矿。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深部断裂主要为导矿-容矿构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有利地段;浅表断裂则主要为容矿构造,推测的主要断裂(F_1—F16)分布区有望成为铅锌成矿的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25.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黔西南郭家湾新发现了一处幻龙化石点。通过剖面测制,详细解剖了化石的异地埋藏特征,并依据区域地质填图和化石资料确定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在此基础上,根据黔西南及邻区安尼期化石群的分布,结合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浅析了幻龙化石可能的物源,结果显示郭家湾一带为幻龙活动范围的可能性较大。该幻龙化石的发现及其时代的限定,为研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和迁移提供了新的素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6.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6))含量,K/Na为0.22~0.70,P_2O_5变化范围较大(0.18%~0.5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Yb)N为1.88~15.9),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δEu=0.77~0.94),(87Sr/86Sr)i=0.70366~0.70409,(~(143)Nd/~(144)Nd)i=0.51247~0.512564,εNd(t)=4.41~6.19,~(206)Pb/~(204)Pb=18.220~18.405,~(207)Pb/~(204)Pb=15.482~15.522,~(208)Pb/~(204)Pb=37.991~38.296,与典型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该赞岐岩的厘定,为研究西准噶尔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约束了本区残余洋盆的闭合时限并非前人确立的早石炭世,而应延迟至晚石炭世末期。  相似文献   
27.
贵州地表除峨眉山玄武岩外,其他岩浆岩出露不多。为了解深部的基性-超基性岩体隐伏情况及分布形态,本文结合地表该类岩体反映的地球物理场响应特征,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综合研究。在镇远马坪(钾镁煌斑岩)、贞丰鲁容-阴河(钙碱性煌斑岩)、罗甸沟亭-望谟大观(辉绿岩)、晴隆-织金西北(玄武岩)等岩浆岩出露区,与重磁场同位置相对应地区表现为重力高、磁力高分布特征,且重磁异常强度表现为高低不一的幅值变化。为保证将最小的隐伏岩体圈定,尽量消除区内岩浆岩受区域性剥蚀、风化的影响,故利用重力值2×10~(-5)m/s~2、磁力值10 nT为基准,联合圈定了省内百余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对寻找有关联的矿产指明了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28.
为了查明黔西南地区的地层、岩石、古生物及卡林型金矿分布等特征,充分应用了数字地质填图新方法和现代地质理论及测试手段,开展1:5万敬南幅、巴结幅、坡脚幅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依据岩石组合、生物组合等特征,厘清和划分了研究区地层填图单元,并新建了18个非正式填图单位; 首次发现右江盆地北西侧早三叠世晚期产于陆棚相区的海生爬行动物(鱼龙)化石; 首次发现中三叠世台缘礁相带海生爬行动物(幻龙)化石; 新发现矿化点11处,其中金矿化点9处、钼矿化点1处、胶磷矿化点1处,共圈出了卡林型金矿的3个找矿远景区和1个找矿靶区。该研究为区内开展相关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