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为了研究温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能量收支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静水法,分析了不同养殖水体温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幼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黏液排泄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各温度处理组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在23℃时最低为2.548±0.093mg/(g/h),29℃时最高为4.958±0.150 mg/(g/h);排粪率为1.695±0.037~2.892±0.074 mg/(g/h),在29℃时达到最高;耗氧率在29℃时最高为0.437±0.054mg/(g/h), 23℃时最低为0.202±0.027 mg/(g/h);在本实验条件下,方斑东风螺排氨率为0.009±0.001~0.025±0.003mg/(g/h),各温度处理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29℃时最高为0.025±0.003 mg/(g/h)。黏液排泄率在23℃时最高为0.030±0.001 mg/(g/h),显著高于其他各温度组(P<0.05)。基于不同温度下能量...  相似文献   
532.
锋文 《地质学刊》2009,33(3):F0004-F0004
2009年5月15日下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苏州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签字仪式。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夏呜,苏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代表双方签约并发表重要讲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介绍了项目情况,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福龙分别与各区分管负责人签约。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勤第、项目承担单位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袁晓军、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文根等出席签字仪式。苏州市政府秘书长陶孙贤主持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533.
针对目前森林资源数据同步更新和更新后时空数据有效回溯的问题,通过改进传统的小班数据表和小班经营活动表,增加小班经营活动历史表,采用十字链表存储变化小班之间的关系,研究给出了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异步更新和回溯算法,实现了小班数据的异步更新和动态回溯。  相似文献   
534.
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认识新生代礼乐盆地的热体制特征,利用耦合岩石圈变形、热演化和沉积过程的热力学数值模型,重建了8条骨干剖面的构造热演化史,并对主要构造单元的热体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裂阶段,热流总体上随时间增加,张裂结束时,海底热流一般介于70~80 mW·m-2,基底浅埋区热流高于邻近凹陷区内热流;裂后阶段,非礁体发育区热流逐渐降低,现今海底热流一般介于65~70 mW·m-2,局部区域热流因岩体侵位而有所增高,礁体发育区受到礁体与周围海水热交换的影响,海底热流降低或为负值,而基底热流可以达到70 mW·m-2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礼乐盆地新生代热体制主要是在古近纪岩石圈强烈减薄基础上,叠加了晚期岩浆侵位、基底起伏、沉积过程以及海底地形等局部因素影响的结果,礁体发育区热体制还受到礁体与周围海水热交换的影响;盆地凹陷中心区生油门限深度一般介于2000~2500 mbsf,门限温度介于90~110℃;礁体发育区生油门限深度明显大于邻近的北1凹陷沉积中心区.

  相似文献   
535.
雒志锋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B12):146-148,154
文章简述了勘查区地质概况、矿化类型和时域激电单极-偶极布极方式,结合实例说明该装置在确定金矿体的形态、产状等空间位置方面有较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36.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底沉积物环境磁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干流3种不同粒级(<2mm,<0.28mm和<0.125mm)河底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3种粒级中,磁性矿物主要富集在<0.125mm的细质沉积物中。对细质沉积物的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底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含量较长江口高近10倍,类型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为主,颗粒以假单畴-多畴为主,超顺磁性颗粒含量较低。从中游到下游,磁性矿物含量呈下降趋势,颗粒呈变细趋势。干流磁性矿物含量远高于支流,颗粒远粗于支流,支流泥沙的汇入不断影响干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相似文献   
537.
岩爆是深部矿山开采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而应力梯度是影响岩爆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应力梯度的岩爆对围岩内部细观结构的影响,利用可实现三向六面加载及顶部梯度加载的气液复合型岩爆试验装置,对类岩体进行不同应力梯度条件下的岩爆物理模型加卸载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对试件破坏面进行细观形貌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梯度环境下试件岩爆的破坏现象与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试件所受的应力梯度越大,岩爆后的细观图像显示的晶体间孔隙越小,晶体的密实程度越高;不同应力梯度下试件产生剪切和劈裂破坏比例不同,应力梯度越大,剪切破坏比例越大;岩爆碎屑晶体轮廓具有分形特征,且随着试件所受的应力梯度的增加,其分形维数相对越大。  相似文献   
538.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内金矿床均赋存于沿NE-NNE向断裂带展布的大规模红化蚀变带中;然而对红化蚀变是钾长石化还是赤铁矿-金红石化,及其对金成矿的贡献尚存争议。寺庄超大型金矿床的红化蚀变沿NE-NNE向焦家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裂隙系统发育,占已探明资源储量70%的Ⅲ号矿体群即赋存于红化蚀变带内,是研究红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的理想对象。本文以该金矿床红化蚀变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新鲜花岗岩与强、弱红化蚀变岩内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探讨红化蚀变对于金成矿的贡献。矿物学研究表明,弱红化蚀变岩内的蚀变发生在斜长石核部,以钠长石化为主,同时形成绢云母和少量热液钾长石,且赤铁矿在此阶段沉淀;而弱红化蚀变岩进一步水岩反应成为强红化蚀变岩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热液钾长石。质量平衡计算表明,红化蚀变过程中SiO2、K2O迁入,而Na2O、CaO、Al2O3、FeOT、MgO迁出;红化流体由早期富Na向后期富K转变。岩石地球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红化流体为高温、高氧逸度、富K的玲珑岩浆期后热液,与胶东金矿床中-低温、还原性、富CO2成矿流体性质相反,表明红化流体未直接参与成矿过程。综合研究揭示,流体交代斜长石后形成贯通性孔隙提高红化蚀变岩的渗透性;热液钾长石交代斜长石导致岩石体积膨胀而破裂,降低岩石抗压强度;这些为成矿期断裂活动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围岩条件,可能是巨量金聚集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39.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对元谋县竹棚豹子洞箐(8603)和小河蝴蝶梁子(8704)两个古猿遗址的化古进行了测定。用铀线性吸收模式计算测定的化石年龄为3.25Ma,年剂量率较高的样品为2.35Ma。依据测龄数据分析,该遗址化石层中可能存在有年龄值5Ma左右的化石。测年结果与南非Sterkfontein遗址的含有南方古猿非洲种化石层年龄相比,稍早些。这表明ESR测年法,能为世界的古猿遗址年代  相似文献   
540.
山东苍山县兰陵铁矿为新发现的超大型隐伏沉积变质型铁矿,对该区的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可知:矿区垂向存在矿化富集带及无矿带;平均品位沿垂向变化不大,走向上中部存在矿化富集现象;沿走向,矿体厚度品位变化无规律性,沿倾向,-1200m以浅厚度品位呈负相关关系,-1200m以深厚度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体平均品位总体变化幅度不大,沿倾向有向下延伸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