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01.
切变线冷区和暖区暴雨落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自动气象站、NCEP/NCAR再分析资料(1°×1°,逐6h)和WRF模式逐小时资料,对2010年6月30日—7月2日山东省暴雨过程的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具有暖区暴雨和冷区暴雨两种特征.暖区暴雨强度强、范围广、落区集中,位于925 hPa经向切变线右侧或者低涡的东南象限“人”字型切变线内、暖温度脊后部、地面低压前部南风区内;冷区暴雨区强度弱、范围小、落区分散,位于925 hPa经向切变线左侧、冷温度槽前、地面低压后部北风区内.冷区和暖区暴雨均位于大气可降水量大于70 kg/m^2的区域、低空急流顶端的左侧.低空急流与强降水同时开始或者低空急流提前1h开始,降水强度最大时段出现在850 hPa风速跃增后1~3h.只有冷区暴雨时,冷空气较弱,冷锋伸展高度较低,暴雨区位于冷锋后部θse锋区前沿、θse暖脊脊线顶点、强上升运动中心.冷区与暖区暴雨共存时,冷暖空气势力均比只有冷区暴雨时强,冷锋伸展高度较高,冷区与暖区暴雨均位于强上升运动中心南侧1个纬距内风速辐合处.只有暖区暴雨时,冷空气较强,冷锋伸展高度较高,暴雨区位于冷锋前1个纬距内、θse暖脊脊线与地面交点、上升运动中心.低层向北倾斜锋区的南北跨度与中层向南倾斜锋区的南北跨度的差值大小,直接影响上升运动的强度和暴雨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90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及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7月7日夜间湖北宜昌地区一次致灾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特征以及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局地强降水产生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中,表现出中低层中尺度动力抬升强、降水效率高、地形作用明显等特点。峡谷入口处地面中尺度涡旋与强垂直风切变相互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较弱的引导气流和山体阻挡作用使得局地降水维持时间长,共同造成了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回波的低质心结构提高了降水效率,降水过程中单体的后向传播也使局地累计雨量增大。  相似文献   
903.
分析了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在商丘站使用13年来出现的一些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04.
超高压变质岩生成问题中解决低密度大陆地壳深俯冲力学机制是一个关键问题。虽然俯冲地幔岩石可以裹携十几千米乃至几十千米尺度的陆壳块体到超高压变质深度,大规模的陆壳深俯冲需要特殊的构造条件。新西兰南岛北端研究表明,俯冲大洋板块能携带宽度达150km左右的窄条陆壳克服浮力达到超高压变质深度,而大陆板块碰撞的主体则浮在岩石圈上形成走滑断层。苏鲁-大别可能曾存在类似的构造条件:苏鲁西侧俯冲海洋板片首先拖曳苏鲁陆壳俯冲到超高压变质深度;随后大别以西俯冲大洋板片拖曳大别至超高压变质深度,而陆壳浮力导致苏鲁陆壳停止俯冲,飘浮的陆壳被北推而形成郯庐断裂;秦岭陆陆碰撞造山后大别超高压陆壳也折返;秦岭作为典型造山带,虽然不排除零星超高压变质的可能,但不具备大规模超高压变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05.
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中最为典型的反"S"状(或"Z"状)旋扭构造体系,其中各构造部位之间在运动学与动力学方面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并且现今活动性非常显著,属于典型的活动构造体系。梳理分析该构造体系中M≥6.8历史大地震的活动状况发现,与其运动学方面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相对应,其头部、中部与尾部之间的大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联动效应,即当头部与尾部发生大地震序列后不久(大致为几个月、几年或十几年尺度),中部(尤其是我国的川滇强震区)随即也会发生大地震。但在1997年以来的最近一次大地震活动序列中,构成该构造体系中段的川滇地区却出现了长达15年之久的"异常平静"状态,这无疑意味着该区未来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将显著增加。进一步结合西南地区川滇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研究的最新成果,依据活动断裂带上大地震危险性判定的离逝时间、地震空区和强震连锁反应等"三准则",初步认为该区当前存在至少9个比较明显的大地震危险区带,包括: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上的安宁河段、巧家段和南端的澄江-建水段,理塘-大理-瑞丽弧形活动构造带上的畹町断裂带和南汀河断裂带、滇西北裂陷带中的鹤庆-松桂断陷盆地区和程海-宾川断裂带期纳-宾川段,澜沧-景洪断裂带的景洪段,以及近南北向的保山断陷盆地和元谋断陷盆地。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全面认识我国西南地区当前的大地震形势,进而科学部署开展地震地质与地震预报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906.
针对武汉东湖存在营养状态梯度的5个子湖(郭郑湖、汤菱湖、团湖、庙湖、水果湖),结合"空间换时间"理论,研究湖泊富营养状况改善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全年调查期间,各子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布范围为45.4~76.8,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03×106~245×106 cells/L和0.819~19.9 mg/L.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的物种分布与水温、总氮、透明度、总溶解性固体、氨氮呈显著相关.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最优响应方程,结果显示,总氮、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对于浮游植物生物量而言,总磷、总氮浓度降低能够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通过对富营养程度改善进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显著下降,但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并未发生明显转变.此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水体富营养水平梯度并不呈现简单的线性相关.因此,在对富营养化湖泊进行修复时,应制定短期修复与长期维护双重措施,同时应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重建,进而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07.
付志鑫  李雪  刘妍  范亚文 《湖泊科学》2017,29(5):1274-1278
2011-2012年间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藻类标本进行采集及观察鉴定.研究发现,该区域鼓藻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较高,共观察到90个分类单位.研究过程中发现宽带鼓藻属的一个新种——Pleurotaenium parvulum Li,FanWei.该物种特征为植物体单细胞,细胞小型,长圆柱形;半细胞顶端平截,其缘边横断面可见5个小结节;细胞壁平滑或具点纹;半细胞具两个轴生星状的色素体,每个色素体具1个蛋白核.本文比较了该物种与其相近种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8.
龙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爆破振动测试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爆破开挖振动进行观测、分析和处理,得到了该导流洞爆破开挖振动传播衰减经验公式。根据该水电站导流洞的特点,提出了爆破振动破坏标准,由经验公式和破坏标准,得出了该导流洞新浇混凝土支护区爆破安全控制参量。分析了爆破地震的特点,结合该水电站导流洞的爆破实际,建议了该导流洞相应的爆破降震措施。从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看,本文的研究成果与结论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保证了该工程爆破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09.
总结大测程重力仪的分段格值整理重力资料的几种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测程重力仪,当分段标定的格值相对变化大于1/1400时,应使用分段格值对重力资料进行整理.文中总结了如何使用重力仪的分段格值计算在不同测程段上观测点重力值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10.
从1∶50万重力异常探讨贵州省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综合研究 ,总结了 1∶50万贵州省布格重力异常轴向方位角的数量统计规律 ,从而认识了区内重力异常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方向 ,通过分析区域重力异常 ,结合地质、物化探等资料 ,对全省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划分 ,构成了由F1 ~F1 6组合的基本构造格架 ,为进一步研究本省的区域地质构造提供新的信息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