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845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1.地理位置 胶州湾位于黄海中部、山东半岛南岸,系一伸入内陆的天然海湾。其东西宽约28公里,南北长约33公里,面积达298平方公里。湾的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原,其余皆为崂山山脉和小珠山山脉构成的丘陵地带。青岛市即位于这些丘陵地带之中,胶州湾的东岸。见附图。  相似文献   
452.
白超英  李茂玮 《内陆地震》1991,5(2):113-118
结合新疆构造活动的特点及地震活动的分区,探讨了境内强震活动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强震活动始于乌恰地区,分别沿南天山西段由南向北迁移和沿西昆仑带由西向东迁移。其迁移方式主要表现为天山带强震活动由低纬向高纬地区成组迁移,各带内次级活动区的往返迁移。研究结果将为判断新疆各区(带)地震活动的趋势及强震危险地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3.
1.前言兰州地震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大地电磁测深试验和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在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中,使用的大地电磁测量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为兰州地震研究所研制的静磁原理、光电倍增管电路、模拟记录的大地电磁记录系统;中期为国家地震局北京地质所、兰州地震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感应原理磁力仪、模拟记录的LH—1型大地电磁记录系统;近期为德国进口的感应原理磁力仪的全自动数字化记录的MMS02E大地电  相似文献   
454.
455.
白超英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4):351-355
1990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强震发生在重力异常梯度带的拐弯处;强震前存在明显的M_s≥3.5级地震围成的空区;空区走向为北西西向,与斋桑强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长轴约170km。1990年2月14日4.0级地震可视为信号震。最后初步讨论了阿勒泰活动区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456.
457.
利用分区试验观测数据和2004—2013年近10年灵丘县3个区域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和无霜期日数等资料,结合走访调查结果,分析灵丘县苦荞麦生态分布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山区是灵丘县适合苦荞种植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海拔较高,无霜期较短,气候凉爽,风速较大,这种小气候特征与苦荞麦生长发育习性相吻合。南山区和川下区海拔较低,无霜期较长,气候温湿,风速较低,加上人均耕地较少,苦荞麦种植以救灾填闲为主。研究气象条件对苦荞麦生态分布的影响,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对灵丘县苦荞麦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8.
汶川地震断裂带碳质来源、赋存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  李海兵  司家亮  刘栋梁  王焕 《地质学报》2016,90(10):2567-2581
不同尺度研究表明,碳质主要以五种方式赋存于汶川地震断裂带中:1断层角砾内部、未受破坏的初始赋存状态;2断层泥中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3滑动面两侧碳质脉;4碎裂岩化碳质脉,其分支灌注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带裂隙;5地震主滑移面石墨晶体。碳质同位素δ~(13) C值范围为-26.6‰~-23.4‰,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碳质(不包括石墨)仅遭受不超过250℃或沸石至葡萄石-绿纤石相的变质作用,以及断层角砾中保留碳质沉积层理,均说明断裂带碳质来源于断裂带围岩,即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碳质不同赋存状态形成机制:1初始赋存状态是成岩作用的结果;2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是断层活动机械破坏的结果;3碳质脉是断层滑移过程中,围岩碳质层(如煤线)被挤压进入断裂带,沿断层面形成的拖尾构造;4地震过程中,快速断层活动使碳质脉碎裂岩化,并挤压注入构造裂隙;5石墨则是低结晶度碳质受同震摩擦加热石墨化的结果。碳质揭示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活动过程信息,尤其是与地震有关的信息:1同震滑移产生的摩擦热异常仅限于非常狭窄(mm级)的范围内,绝大多数断裂岩碳质并未记录到摩擦热影响;2显微构造特征表明低结晶度碳质本身并未起到弱化断层的作用,但经摩擦加热石墨化形成的石墨将导致断层强度显著降低;3汶川地震断裂带切割多层富含碳质的烃原岩,碳质富集现象和石墨弱化机制可能在近地表层位(深度10km)汶川地震断裂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59.
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海洋碳循环及海洋酸化的监测数据是评估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p H作为一项碳循环监测重要指标,其测量的精度指标要求达到千分之五,传统意义上的敏感电极法测量海水中p H测量精度为±0.2,已不能满足海水碳循环监测的要求,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p H无需校正,精密度±0.005,该方法可用于碳循环船基监测和岸基监测。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p H,测量环境和样品恒温于25℃,一般商用分光光度计无恒温功能,本研究通过恒温水循环系统,对分光光度计舱内侧壁及比色皿架外壁进行恒温设计,准确控制温度。结果表明,标准缓冲溶液在24.0℃,24.5℃,25.0℃,25.5℃和26.0℃下,p H随温度呈线性变化、5组实测p H值与公式计算理论值差值无显著差异。在25.0℃测定5个不同海水样本p H,均得到了稳定数值。  相似文献   
460.
为研究厦门滨海复杂地层环境下,长大深基坑在施工中的稳定性及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规律,文章以厦门地铁2号线海沧大道站基坑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4.5mm,约为0.35%倍基坑深度H,略小于其他软土地区水平位移量;(2)地表沉降槽呈现“√”状分布,最大值出现在距基坑边0.5倍基坑深度位置附近,影响范围约为1.76倍基坑深度范围,监测区域地表沉降最大值为22.4mm;(3)滨海地区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表现为上下波动的变化,是重点监测项目之一,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累积变化量最大约为0.72m;(4)海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化不稳定,但始终变化幅度很小。文章研究成果对厦门滨海复杂地层环境下类似长大深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