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2篇 |
免费 | 717篇 |
国内免费 | 4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篇 |
大气科学 | 358篇 |
地球物理 | 423篇 |
地质学 | 1444篇 |
海洋学 | 364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05篇 |
自然地理 | 3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利用连续小波分析1962~2009年西畴县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西畴县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降水有2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年和8年,平均气温存在以准2~4年为周期的周期振荡。此外,也可以看出近48年来,平均气温存在明显升高的趋势,降水也有减少的趋势,为掌握西畴县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今后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0,(1):18-23
<正> 总体来看,1998年,全国政府部门属林业科研机构在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往年相比,一些重要指标值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3.
64.
矿井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对瓦斯突出、矿井突水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矿井构造具有空间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使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的难度较大,据此利用MapObject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耦合技术,对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突水系数、底板倾角变异系数、底板标高变异系数、断层强度指数、断层密度等5项指标引入评价体系,经过空间分析统计和模型识别,建立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模型。在开滦矿区东欢矿8煤层构造复杂程度的评价中,共训练及评价了研究区的226个评价单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及西北部构造复杂,中部及东南部构造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65.
涠洲岛由距今2.6~32.3Ma的新近纪海底火山中心式爆发形成,火山岩形成后经历了剥蚀、再沉积、构造运动及海浪侵蚀,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保存完好、生动多样。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环境宜人,是科研、教学、科普、旅游度假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66.
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进行吉林省镇赉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通过分析二者差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方向及对策, 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镇赉县宜林地和宜牧地的利用现状主要是盐碱地, 其次为耕地, 很少用于林地与草地; 宜农地和宜农、林、牧地利用格局单一, 耕林草比例不合理;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为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分析, 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农林复合、林草复合及开发水田等3种, 农、林、牧用地比例接近3∶1∶1, 空间格局交替安排。 相似文献
67.
华北平原滹沱河冲洪积扇第四纪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对华北平原太行山前第四纪地层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以及受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仍缺乏基于年代学与环境测试资料的详细系统研究,这不但影响了区域第四纪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精确划分、水资源准确评价、地下水调蓄以及地下水回灌等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在太行山前地区、滹沱河冲洪积扇的顶部实施了一个第四纪科研钻孔(ZD08-1),孔深400m,涵盖了上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钻孔进行了全孔取芯,基于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古地磁、光释光以及孢粉测试数据,结合区域第四纪地层资料,对钻孔第四纪地层界线做出了详细划分,并建立了本区晚新生代以来的地层年代序列,为区域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气候环境重建以及区域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翔实基础。 相似文献
68.
西秦岭金矿类型及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秦岭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金矿集中区 ,也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床 (点 )遍布 ,形成以构造破碎蚀变岩型为主 ,硅灰泥岩型、石英脉型次之 ,兼有绿片岩型、接触交代型及河床—河漫滩堆积型等 6种金矿床类型。依据构造带及金矿床 (点 )的展布 ,初步划分为 10个Ⅴ级成矿带。通过揭示金矿带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特征 ,指出了西秦岭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9.
70.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兰州地区黄土对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并对温度、pH、土壤粒径、有机质含量和含盐量等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型黄土对可溶性石油饱和溶液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其吸附能力随温度、pH的升高而降低;吸附量随土壤粒径的减小呈增大趋势;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含盐量呈线性关系,随着有机质含量、含盐量的增高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