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5篇 |
免费 | 706篇 |
国内免费 | 4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篇 |
大气科学 | 358篇 |
地球物理 | 423篇 |
地质学 | 1444篇 |
海洋学 | 364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05篇 |
自然地理 | 3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Design of a hydraulic power take-off system for the wave energy device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dual-stroke acting hydraulic power take-off (PTO) system employed in the wave energy converter (WEC)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The hydraulic PTO converts slow irregular reciprocating wave motions to relatively smooth, fast rotation of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PTO system and its control are critical to maximize the generated power. A time domain simulation study and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he full-scale beach test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cluding their comparison at full-scale are also presented, which have valida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some key components of the prototype of the WEC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with the dual-stroke acting hydraulic PTO system. 相似文献
12.
1 研究现状 喀尔力克铜金成矿带位于东天山地区喀尔力克山一带(图1).60年代以来,先后完成了1∶20万区调、1∶ 20万化探和矿点检查工作.90年代,国家305项目u,揭示和深化了带内大量铜矿点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类型的认识,提出夕卡岩型、斑岩型,尤其是斑岩型为区内的主要矿化类型.从而预示该带极有可能成为新疆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又一个重要成矿带. 2 主要地质特点 2.1 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喀尔力克晚古生代岛弧带内.出露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为主体及部分奥陶系.下泥盆统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中泥盆统—下石炭统为中酸性火山岩、碎… 相似文献
13.
牟平-乳山成矿带是山东省重要的金成矿带,姜格庄金矿位于牟平-乳山成矿带东北部,米山断裂西侧。姜格庄金矿矿床成因为中低温岩浆热液金矿床,控矿构造以近SN向断裂构造为主。矿区内地表出露矿化蚀变带5个,圈定矿体5个,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成矿严格受矿断裂控制,产状与蚀变带一致,围岩为邱家单元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褐铁矿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及黄铜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等。通过对矿体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该区域断裂构造内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0,(1):18-23
<正> 总体来看,1998年,全国政府部门属林业科研机构在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往年相比,一些重要指标值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横山地区位于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期处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过渡区。由于地形平缓、间歇性水流供给使得河流频繁改道。不同形态与规模的河道砂体交错叠置,加大连续沉积砂体的寻找难度。通过连井剖面追踪主河道内的单一砂体,揭示其空间展布规律,多条砂体追踪得到不同厚度砂体的空间延伸形态,其结果表明连续沉积越厚的砂体,其延伸距离越远。基于砂泥叠置关系与砂体发育规模确定优势砂体为多期次叠加的且隔夹层较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整套砂体。优势砂体空间延伸较远、沉积厚度较大、岩性较为均一,为理想的储集砂体。确定优势砂体的平面发育情况,为优势储层的寻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1986—1987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形成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近期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实测资料,对起始于1986年9月的厄尔尼诺(EI-Ni(?)o)-南方涛动(ENSO)事件作了初步分析,发观亦道太平洋月际STS距平、纬向风指数、平均海平面高度距平、南方涛动指数、地球射出长波辐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在这次ENSO事件发生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作者指出,这次ENSO事件中,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不是象通常那样发生在春季和由南美沿岸向西发展,而是发生在秋季,且首先出现在中赤道太平洋日界线区,而后迅速向东发展,从海温异常增暖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看,这次ENSO事件基本属一次中等强度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坡度为3°和9°、流量为20和60L/min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350kg/m3)含沙水流流经草地的泥沙沉积过程及其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坡面泥沙沉积量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3°时泥沙沉积率与含沙量呈正相关,而9°时沉积率与含沙量呈反势。坡度对泥沙沉积影响显著,而在相同坡度条件下,两种流量试验的泥沙沉积量无明显差异。相同坡面坡上部位流速小于坡下部位,且含沙量对坡面流速影响较小。在相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水流雷诺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3°时水流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均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而9°时含沙量对阻力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土壤侵蚀较严重地区进行坡面水文过程演算时需考虑含沙量对缓坡糙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